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乡镇企业面临的新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我们做好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普遍复苏和相对繁荣时期,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越来越密切,这些都为乡镇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十分难得的机遇。同时乡镇企业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临着国家对三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进口设备恢复征税,关税降低30%以上,出口退税由原来的6%、9%、13.5%改为3%、6%、9%等新的政策, 意味着国外产品打入我国市场更加容易,我国产品打进国际市场更加困难。这既是迅速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对外向型企业的严峻挑战和考验。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宏观调控目标基本实现,通货膨胀得到初步抑制,农业和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为乡镇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继续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的战略重点,已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有力的领导保证和群众基础。同时应当看到,国家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给乡镇企业带来一些新的影响和压力。 从乡镇企业自身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仍有一些企业素质不高,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低,人才短缺,经营管理粗放,自我积累能力较弱。 任何时候,形势总有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从来不存在绝对有利和绝对不利。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始终充满信心,坚持加快改革、发展和提高不动摇。我们要主动迎接挑战,敢于正视和积极研究解决前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如何看待和进一步完善乡镇企业机制? 乡镇企业机制好,那么,乡镇企业机制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我们认为,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产生,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外在的因素即压力,如市场竞争的压力,党政领导重视的压力,农民群众信任的压力,先进典型示范的压力等等;另一个是内在的因素即动力,如以追求事业成功为动力,以无私奉献为动力,以带领乡亲奔小康为动力等等。这两种力量都很可贵、很需要,但是最可靠、最可贵的是内在动力。这种动力从何而来?我认为有两个条件,一是企业必须有充分的经营决策自主权;二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生产者真正关心企业,以物质利益为纽带,使企业的干部职工与企业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这也是乡镇企业为什么不断进行产权制度和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何看待和解决乡镇企业改革中的几个难点? 乡镇企业深化改革,成绩很大。但是,改革的任务还很重。 一是乡镇政府领导、企业厂长经理在改革问题上观念要有新的突破。对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乡镇政府怕失权、失控、失利,这是一个很大的思想阻力。其实,乡镇政府本来是代表国家来行使行政职能的,不应该直接干预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还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是改革的方向。实施改革的具体操作权在于企业厂长经理,一定不能流于形式,要下功夫通过改革,明晰企业产权,理顺企业管理体制,完善企业经营机制。 二是坚持政企分开,在落实企业经营决策自主权上要有新的突破。 三是在探索所有制的形式上要有新的突破。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集团以后,怎样认定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我国宪法和中央文件一再指出,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动摇。一些地方将股份合作制企业定性为个体私人企业,或认定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无上级主管部门企业,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很不对的。 四是原有乡村集体企业存量资产产权界定和量化问题要有新的突破。原有乡村集体企业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存量资产要不要进行产权界定和量化,目前,大体有两种认识和做法:一种是存量资产经过评估后,全部划为集体股,然后吸收社会法人股和社会个人股,组成股份合作制企业。理由是集体资产不能分割,不能流失。另一种是存量资产经过评估后,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为乡村集体股和企业职工集体股两部分,企业职工集体股中再拿出一部分,按照一定原则量化到职工人头上,职工再按1:1的比例配股,形成自己的股份,然后再吸纳新股, 组成股份合作制企业。我们比较倾向后一种做法,因为它符合乡镇企业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才能从资产所有权和受益权两个方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存量资产由拿出一部分量化给职工个人,从理论上也讲得通,在操作上,各地积累了一些经验,地方政府也进行了规范,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五是在集体资产保值问题上要有新的突破。只要我们正视问题,认真地研究解决问题,乡镇企业的各项改革就会深入健康地向前发展。 如何认识两个根本性转变?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我们要正确理解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实质内涵,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由于各地乡镇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同,经济技术基础不同,劳动者的素质、观念、认识水平不同等原因,实行两个转变不可能齐步走,不可能是一个标准。实行两个转变具有相对性,是一个过程。就全国而言,东部地区乡镇企业主要是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外向型转变,走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完善企业运行机制来加快发展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道路;但是对中西部地区和大多数乡镇企业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不能丢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中西部地区和大部分乡镇企业仍然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为主,依靠科技,强化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主要通过劳动代替资本,增加就业,扩大经济总量,来完成资本积累。我们切不可把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企业与粗放经营画等号,也切不可认为新上项目、搞外延发展,就是粗放经营,因为上新项目也可以是高起点的。因此,各地都要把转变乡镇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扩大乡镇企业经济总量统一起来,既要发展,更要提高,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