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给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借助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优势,以发展“三来一补”外向型企业为起步,采取镇(区)、管理区、村、联合体和个体“五个轮子”一齐转等一系列措施,使乡镇企业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铺开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异军突起。1978年至1994年,东莞乡镇企业各项主要指标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增长。从原来的竹木铁、砖瓦沙石、烟花炮竹、粮油副食品加工为主的社队企业,发展成为多行业、多产品的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皮革等28个行业、4000多个品种的乡镇工业体系。1994年,全市乡镇工业产值占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近八成。已成为东莞工业的主体。东莞发展到今天,从城镇到农村,交通通讯四通八达,城乡连成一体,工商企业星罗棋布,车流日夜不息,现在全市工企业已发展到一万多家,产业工人一百多万人,不仅满足了本市人民群众的就业,还为外省提供了一百多万人的就业机会。199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247.3亿元,比1978年增长34.6倍,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2.1 %,基本实现了农村工业化。 然而,目前东莞市的乡镇工业,主要是呈小型、分散,基本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乡镇工业的增长,主要是依靠大量使用土地、增加普通劳工、增加企业数量、耗能多、外延扩大再生产来支撑。如果继续按照过去的路向发展乡镇工业,必然会出现如下弊端:①由于来料加工主要依托乡镇企业, 容易造成平面扩散的布局趋向,形成工业小型、分散的空间布局,影响了农村工业化整体水平的提高;②大量地利用外地的廉价劳动力广泛开展来料加工, 强化了一些管理者的依附心理,妨碍了乡镇企业家队伍的锻炼成长;③浪费土地多,造成污染大,影响农村城市化的进程;④由于开展来料加工,降低了我方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程度,难以形成自身技术和管理依托;⑤由于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使当地人口增长过快,也给社会治安管理和社会公共事业带来日益难以承受的压力。因此,如何促使乡镇工业进行优化升级转型,已成为发展乡镇工业的重要课题。 二、推进乡镇工业优化升级的战略和措施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推进东莞乡镇工业优化升级转型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遵循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和效益原则,坚持长远发展与近期发展相结合,发展新行业与改造旧行业相结合,突出重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加快发展基础工业,提高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明确和培植战略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与国营市属大中型企业相协调,形成具有综合优势,多功能的以高新技术为主、外向、优质、高效的工业体系。 推进乡镇工业优化升级转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市场原则。市场需求结构变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和动力。只有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才能适应国外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变化。②技术进步原则。东莞乡镇工业产业升级的根本途径是利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成果,通过技术升级来实现产业升级,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跳跃式过渡。③效益原则。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低效益或无效益的行业企业,则应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淘汰和关停并转。④资源合理配置和要素优化组合原则。 应积极推进和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广泛开展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和兼并,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产存量结构的调整。生产力布局应注重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围绕地区的名优拳头产品开展专业化协作,促进规模效益的提高。⑤比较优势原则。就是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我市各类型的地区优势,扬长避短,择优汰劣,大力发展投入产出效率高,产业关联性强的产业。⑥层次性原则。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上要注意产业间的层次性和协调性。⑦产业国际化原则。产业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未来的东莞经济将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就要求其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有自己的地位,成为国际产业链中的一环。 (二)实施战略 东莞乡镇工业进行优化升级的战略目标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国内市场为导向,以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培植新的产业,壮大现有支柱行业,力争在2010年工业主导行业产值占全市乡镇工业总产值的八成左右,全市乡镇工业产品80%以上按国际标准生产,优质产品率达70%以上,新产品率60%以上,形成与基础工业协调发展的以高新技术为主、优质、高效、外向的工业结构,促进东莞乡镇工业迈向更高的台阶。 主要目标: 1.技术结构明显改善:到2000年,科技进步对工业的贡献率达50%,对农业贡献率达50%;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工业的贡献率达60%,对农业的贡献率达70%。高新技术产业总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大大增加,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环保节能、电子等行业得到较大发展。 2.区域布局合理:按“沿海发展、沿江发展、沿路发展”的思路实行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分布于市郊及沿海中心区一带;重化工业区,主要分布于麻涌、沙田临海港口工业区、沿铁路站场工业区;高新技术加工区,主要分布于山区、丘陵、埔田一带,建成沿海重点工业带和一批科技产业园。建立三个协调发展的产业群:传统优势工业产业群,包括纺织服装、工艺美术、文体用品、食品饮料等,产值占工业产值25%以上;技术密集型工业产业群,包括精细化工、精密机械、精密材料、计算机、电子通讯产品等,产值占工业产值45%;尖端技术产业群,包括新能、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产值约占工业产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