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本文拟结合兵团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发展目标,就转变工业增长方式、提高工业运行的效益和质量谈几点看法: 一、兵团工业运行目前仍以粗放型为主要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八五”以来,兵团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固定资产、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不断提高和增长。“八五”期间兵团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7.8亿元,在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技术革新科技成果转化、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分析,兵团工业运行目前仍以粗放型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 1.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 2.着眼于扩大规模求得经济增长,导致原料供应、流动资金补充和工业加工能力总量失衡,设备有效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 3.受计划经济的惯性影响,兵团工业资本运动出现逆价值规律运行现象。兵团工业一些行业因原料不足企业设备闲置,固定资产折旧受阻,不仅不能推动资本占领市场创造效益,而且要承担银行贷款还本付息压力,可是却出现了资本继续向这些行业挤入的逆行现象。 4.兵团工业总体科技水平比较低,设备技术陈旧,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 5.不能形成群体集团优势,以游击战方式经营,也是兵团工业粗放型经营的表现之一。 6.管理粗放,是兵团工业粗放型运行的最突出表现。 综上所述,兵团工业的增长方式仍然存在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企业管理比较粗,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主要依靠扩大规模求得增长等特点。转变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产品的高附加值,科学精细的企业管理,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以提高内涵促进经济的增长,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二、转变兵团工业增长方式的对策 在今后15年内尤其是在“九五”期间,转变兵团工业增长方式总的对策应该是“两个转变”同时进行,以“达产、达效、达标”为突破口,强化宏观管理,形成节能降耗增效微观机制,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目标。具体地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扎实抓起: 1.加快兵团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 “九五”期间,必须加大科技进步投入,真正落实企业科研开发经费不低于企业产值2%的政策,“九五”期间, 兵团工业投入科技开发费11~12亿元。凡投入达不到2%的,企业领导人不能发奖金。 尽快出台兵团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激励科技人员人尽其才。加快技术革新技术进步成果转化,力争利用率达80%以上。 “九五”期间,兵团投入更多的技术改造资金,力争对现有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造,使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计划完成技改项目100项,由“挖潜、革新、改造”阶段进入“开发、引进、 改造”新阶段,使科技进步对兵团工业经济增长率达到60%以上。 2.建立工业企业与原料基地一体化运行机制,保持原料供应与企业加工能力综合平衡。 以合同契约方式,以互相参股入股形式,加快建设芦苇、甜菜、西红柿等原料基地,建立工厂、农场联合的新经济组织体系,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使原料供应网络化稳定化,形成工、农、商、科技联合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集团,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农业规模效益的同时,保证工业企业原料供应,充分发挥现有设备能力。 3.强化宏观管理,保持工业发展速度与可供资源均衡性,为企业运行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由于兵团的特殊体制,缺乏宏观调控的一些政策手段,如税收、公债、财政补贴、货币供应等,就要更加充分利用产业政策这一手段,从兵团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出发,从兵团整体集团利益考虑,从适度投资规模、合理产业结构、科学技术进步、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等方面出发,充分考虑原料供应丰裕度、市场需求度及企业生产能力等综合因素,在企业注重直接成本和直接效益的同时,兵团、师局更要注意间接成本和间接效益,考虑每一个新上、扩建、改造项目对整个兵团垦区经济产生的连锁效果,引起相关产业人力、物力、资源的总量变动,选择最佳配置区位和最优组合比例,使资源配置优化。 4.强化资产经营效益责任制,启动企业强化管理的原动力。 以保证国有资产增值和获得一定经营利润为条件,以经营者一定的个人收入为抵押,通过招标竞争选择经营者。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前,一是可以参照《公司法》有关规定,企业厂长(经理)要承担经营决策责任,因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要追究其经济和行政责任。二是加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三是强化财务纪律,管好钱用好钱。四是切实执行分配收入与效益挂钩制,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与企业整体成果挂钩,逐步实行年薪制。五是强化审计监督,确保经营成果真实性。 5.在“达产、达标、达效”上下功夫,提高经济效益。 兵团现有大多数工业企业因原料、资金、管理等原因,不能“达产、达标、达效”。“九五”期间应该通过保证原料供应、加强管理、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资金协调等手段,推动现有企业“达产、达标、达效”,在不扩大生产规模的条件下,增加销售收入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