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乡镇企业劳动力的需求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夏芝翠 王济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

原文出处:
经济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参见表一)。乡镇企业不仅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增长点,更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借用国际经济理论中常用的“IU比”〔1〕分析不难发现, 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非农化进程正以一个逐渐增大的比例在农村主要通过乡镇企业得以实现。据估计,我国目前4.4 亿农村劳动力中约有1.2亿剩余劳动力, 九十年代中后期农村每年将新增劳动力600万人,到2000年可达2亿左右。因此,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大力提高乡镇企业就业能力,对我国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表一 乡镇企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起步阶段

      腾飞阶段 收缩发展阶段 稳定发展阶段

      1978-1992 1978-1983 1983-1988

      1988-19901990-1992

       职工人数 9.92.7

      24.2

      -1.5

      6.9

       单 位 数20.5

      -2.5

      69.6

      -1.0

      6.0

       总 收 入25.2

      16.6

      35.4

      11.0 38.7

       银行贷款余额37.2

      34.7

      49.6

      20.1 32.0

      (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3年整理而成。)

      一、影响乡镇企业吸收劳动力的因素分析

      一般而言,影响乡镇企业劳动力吸收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企业规模、企业有机构成、工人工资等,外部因素主要是国家政策。

      企业规模。反映企业规模的指标有许多,由于企业总收入与企业就业能力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我们选取企业总收入作为规模指标。从理论上说,在企业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总收入越多,即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企业吸收劳动力;反之,则不利于乡镇企业劳动力的吸收。这种相关性在表一的二、三栏有所体现:乡镇企业起步阶段,总收入年均增加16.6%,就业劳动力增长速度为2.7%;1983—1988 年,乡镇企业高速度发阶段,总收入增速大幅度上升,增加18.8个百分点,引起企业劳动力大幅度上升,年均增速达24.2%,后两个阶段显示出同样的变化趋势。除此之外,现实中的乡镇企业发展还显示出这样一个特点,即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增大,乡镇企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见表二)。1978年,每1万元总收入可吸收6.55 个劳动力,到1993年下降为只能安置0.39个劳动力就业,要使乡镇企业继续发挥吸收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注意。

      表二 企业规模与就业能力的关系

       1978198319881990

      1992

      1993

      职工人数(万人) 2826.6

      3234.6 9545.5 9264.8 1058.1 12345.0

      总收入(亿元)431.4928.7

      4232.2 5218.6 10040.9 31540.7

      每万元收入的就

      业能力(人/万元) 6.55 3.482.26

      1.771.05

      0.39

      (注:根据《中国统计鉴》1993、1994年整理而成。)

      工资。根据厂商理论,厂商或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仅仅取决于工资率,还受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当劳动力供给不足时,厂商需要一定劳动力就得出高的工资;当劳动力供过于求时,厂商只用较低的工资即可得到所需劳动力。我国目前下属于这种情况,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受供给约束,仅受制于工资率:工资率越高,企业吸收劳动力越少;工资率越低,企业吸收劳动力越多。当然,这一原理只可能适用于某一时点。如果从较长时期来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的相对价格总是上升且呈刚性的。虽然这对企业获得廉价劳动力资源的优势有影响,但企业为了维持其正常生产,也不得不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这与企业规模对劳动力的影响一致:随着工资的上涨,企业吸纳的劳动力逐渐增多,但越到后期,企业的吸纳能力就越弱(见表三)。

      表三 工资与企业就业能力的关系

       1978198319881990

      1992

      工资(元/人)

      306.4

      543.5

      567.0

      655.0 904.5

      每万元工资的吸纳

       能力(人/万元)32.64

      18.40

      17.64

      15.3

      11.06

      (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3年整理而成。)

      有机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比率;技术构成是指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与使用这些生产资料所必需的劳动量之间的比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资本的有机构成”。在此将其借用于乡镇企业,用乡镇企业固定资产价值与职工工资总额比值表示乡镇企业的有机构成。很明显,有机构成越高,“单个劳动力推动的生产资料越多”,表明乡镇企业固定资产相对于劳动力增长得越快。我国乡镇企业有机构成的变化情况如表四所示。

      表四 有机构成对企业就业能力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