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社会民主党(简称德国社民党)是西欧社会党中最具代表性的政党之一,它既是德国现在的主要执政党,也是德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政党。经过140多年的发展,该党逐步完成了从革命党向改良党、从工人阶级政党向人民党的转型。 一、德国社民党的思想和组织特点 1.德国社民党的指导思想演变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3年成立的全德工人联合会和1869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是第一个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德国社民党一直是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工人党。一直到二战结束之初,该党仍然以工人阶级政党自居,从形式上看马克思主义也仍然是党纲的理论基础。二战后,为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德国社民党在经历党内长期争论后于1959年通过了著名的《哥德斯堡纲领》。该纲领不再把马克思主义视为党的指导思想,主张世界观的开放性和多元化,表示坚持“自由、公正、互助”的价值观。同时,公开声明:“社会民主党已经从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变成了一个人民的政党”,表示要在平等的条件下同其他民主政党进行竞争,以赢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在经济政策上,新纲领主张实行混合经济,在重申公有制要求的同时,为私有制和市场竞争保留了位置。 哥德斯堡纲领使社民党最终实现了“非意识形态化”和从工人党向人民党的转型。这种转型是由客观环境和德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所决定的,单纯依靠传统的工人阶级已经难以取得社会多数的支持。而自由、公正和互助这一沿用至今的价值观则适应了社会多元支持的需要。 2.德国社民党的组织结构 德国社民党充分利用了其组织特点,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党的领导与基层党员的联系。德国社民党的组织结构分为联邦、区、分区、基层支部等。这种划分与行政区划并不完全一致,主要是由于党的历史或地方政权变更造成的。 社民党最基层的组织单位称为支部,目前有大约12500个支部。 支部的核心是党员大会,所有党员都有表决权。由党员大会推选出一个主席团。支部以上分别是350个分区组织、20个区组织和联邦代表大会,其党代会相应选举本级的党领导。此外,社民党还有一个由各个区不记名投票选出的110名代表以及来自议会党团、社民党执政的州政府和欧洲议会的咨询人员组成的委员会,称为“小党代会”。 社民党党员有权参加地方组织的党员全体大会,有权提交申请(所有的12500个支部均可提议召开联邦党代会)以及选举地方组织的主席团和参加分区党代会的代表。只要是社民党的成员,原则上就可以当选任何一级领导职位。另有一个独立的仲裁委员会,负责党纪诉讼程序,在出现争议时对党章进行解释以及对选举异议程序作出决定。社民党还设立了各种专业委员会,以加强与特殊社会群体的联系,如青年、妇女、老年人等,或关注某些特殊专业问题,如法律、教育等。 社民党通过党报党刊公布党的政策和纲领,让党员了解党的主张。党的机关报《前进报》每月出版,寄给党员。党的每一级组织都有互联网,可以从网络上了解社民党的情况,包括会议记录。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传递信息。 二、维系党的团结以及党与选民联系的新形式 1.努力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自己的主张,拉近与民众的距离 现在,德国热衷政治的人并不多,核心选民的数量也有限,大部分的人都要靠争取。因此,德国各个政党都非常看重借助媒体与公众交流的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社民党意识到了信息时代媒体对于政党活动的重要意义,因此十分重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宣传推广自己的政策主张,引导舆论为本党服务,塑造党的形象,扩大党的影响。90年代中期,该党提出尽快把党从“新闻报道的对象”变成“影响新闻报道的主体”的战略目标,把拥有“适合媒体社会的交流能力”视为该党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加紧向党的中高层干部传授与媒体打交道的本领,提出要影响媒体而不是只让媒体报道。为此,党与民众进行了多渠道的沟通与交流,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宣传主页,发布党内文件,扩大党对社会的政治影响,力争在民众心目中保持良好的形象。 德国社民党在1998年大选时,精心策划了有关竞选的一系列活动,使该党在整个竞选过程中始终处于媒体关注的中心。施罗德更是赢得了“媒体总理”的称号。执政后,该党的主要内阁成员都聘用了“新闻形象顾问”,以强化执政党的形象。社民党还加强了党总部对全党新闻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以维护党的“统一形象”。近年来,该党特别重视保持党的领导层团结一致的形象。 2.开展党的纲领大讨论,力求使纲领和政策符合时代要求 在传统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下降的背景下,社民党力求通过纲领政策的更新来适应新挑战。1999年以后,党内围绕修改党纲展开了全党大讨论,党内重大问题交党员讨论是一个不需要投入大的成本又能很快提高党的活力的办法。大规模的政治问题讨论本身就被看作是提高党的吸引力的一种手段。社民党认为,讨论党的纲领的过程比最终出台的新纲领更加重要,因为讨论就是统一思想、澄清认识的过程。同时,党纲讨论的参加者不限于德国社民党党员,还邀请了非党人士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社会党参加,使得纲领革新成为全党思想观念更新的自然进程。 为了应对改革的巨大压力,社民党力求通过对基本价值观,即自由、公正、互助的新的解释来改变人们的观念,尤其是强调个人对集体的责任,强调机会公正和突出对“互助”的责任。社民党还根据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努力扩大党的选民基础和社会阶级基础,争取民心。施罗德的“新中间”思想就是从社会新变化出发,进一步向中间层渗透,向全体选民最大限度地开放,寻求跨阶级的支持,扩大自己的生存基础。社民党在1998年的竞选纲领中强调,要邀请一切社会力量与之合作,要依靠从雇员到企业家、从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到工程师、科技人员,从工会员工到所有中间阶层的一切人。主张建立在社会和文化上更加复杂、更加多元化的公民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