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研究》(批准号04CKS005)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参考目前国内学术界和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的相关调查研究的方案,结合课题自身的特点,设计了一套比较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问卷的设计宗旨是为了掌握目前党员领导干部真实的思想状况,从中总结出他们对于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现状的真实感受,同时为我们未来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参考。考虑到领导干部的时间比较紧张,这套问卷在设计时完全由单项和多项选择题组成,以期尽可能地节省答卷时间。 为了更好地反映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状况,我们先后在2006年3月到5月间在广西南宁市委党校、中共中央党校的一些班次下发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对象是从中央各部委以及地方的领导同志,级别从厅局级到县处级。经过细心的统计,得出的基本结论如下: 总共回收答卷249份,其中中央党校回收72份,地方党校回收177份,除去16份不符合要求的答卷(由于单项选择中备选答案设计得过多,许多人在实际答题过程中将其都作为多项选择来做),实际有效答卷233份。(中间有些学员没有按照顺序答完调查表,所以各题的统计数字和总人数并不完全吻合) 对调查所得到的结论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相关结论。 一、对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大体看法 对于国际形势,我们主要设计了一道单项选择题,即提供了四个比较流行的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看法。在实际的回答中,有91人认为就是美国主宰的全球化,是无法抗拒的,占有效答题人数的39%;另有39人选择了有两种经济全球化的看法:社会主义的和资本主义的,占16.7%;有33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就是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占14.2%;还有60人表示说不清楚,占25.8%。 从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将近七成的受调查者看到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抵挡的世界潮流,所以对于中国积极加入全球化的行列的基本国策还是相当认可的。但很多人对于目前的经济全球化为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所控制的现实感到担忧。对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世界性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认识不足的,对于未来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对于国内形势的分析,我们主要设计了两道题目。一道单项选择题是问大家对目前社会的整体状况的评价。实际的问卷中,认为目前“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的只有27人,占11.6%;认为“对立和失序现象比较严重”有14人,占6%; 而选择“比较有序,但有高速增长期难免的混乱”和“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很多”这样折中立场的分别有45人和142人,分别占19.3%和60.9%。 从这样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被调查的领导干部中对于国内形势的认识是比较实际的,认为当前形势“好得很”和“糟得很”的人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持的是审慎乐观的态度,并没有因为当前经济的高速增长而盲目的乐观,对于社会建设上诸多体制性的障碍和矛盾有着清醒的估计。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目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另一道是多项选择题,问大家对于目前影响中国发展最紧迫的问题的看法。从选择的人数多少来看,大家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依次是:“三农”问题,195 人次关注,占83.7%;收入两极分化问题,181人次关注,占77.7%;下岗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165人次关注,占70.8%;反腐败和政治改革问题,都是162人次关注,占69.5%;环境污染问题,161人次关注,占69.1%;医疗问题,159人次关注,占68.2%;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153人次关注,占65.7%; 教育和科技发展落后的问题,150人次关注,占64.4%;信仰危机问题,134人次关注,占57.5%;台海问题,131人次关注,占56.2%。 从大家关注的兴奋点来看,基本上证明了目前全党上下的思想是比较一致的,位列前三位的问题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三农问题”、收入两极分化问题、下岗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反腐败和政治改革的问题,大家也十分关注,可见这一问题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干部认识都是比较清醒的,这也为我们从体制上遏制腐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从这题的回答结果也可见,作为实际工作的领导者,各级领导干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关系社会公平的国计民生问题比较重视,对于离经济基础和实际工作较远的问题则不太关心。 二、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趣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社会主义建设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尝试,更需要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时刻注意学习,及时补充精神营养。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三个单项的选择题。 第1题是问受调查者阅读理论书籍的频率。有111人选择了“每年几本”的速度,占47.6%;选择“每月一本”频率的有77人,占33%;选择“每周一本”频率的有14人,占6%;选择“很少看的”选项的有29人,占12.4%。这和我们平时了解的情况也是比较吻合的,各级领导干部从思想上还是比较重视理论的学习的。但是因为工作强度高、压力大,他们真正能够抽出来看理论书籍的时间是比较有限的。真正能够高速度、高质量经常读书的和从不读书的都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