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组织书记成长规律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姜一峰,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128

原文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本文以湖南省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中的村党组织书记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村党组织书记的队伍现状、成长条件、成长周期、成长途径、成长规律等问题及原因,以期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参考或借鉴。


期刊代号:D2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0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06)06—203—03

      村党组织书记成长规律研究,是一个实践性、针对性很强的课题。研究村党组织书记的成长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践之中,对于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以1488个省、市、县三级基层党建示范点村党组织书记为研究对象,对1488名村党组织书记的基本情况、成长历程、所属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与长沙、常德两市的63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座谈或个别走访,请27名省级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党组织书记填写了《成长规律调查表》,并委托有关市州和县市区党建研究会采取典型解剖的办法进行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村党组织书记的成长条件、成长周期、成长途径、成长规律进行了探索。

      一、队伍现状分析

      2003年以来,我省共有1488个村党组织被分别命名为省、市、县基层党建示范点,其中省级示范点27个。示范点总数占村总数的3.38%。这些示范点是村党组织的先进代表,在全面实现“五个好”目标要求,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均体现先进性、具有示范性。

      (一)示范点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主要特点

      调查表明,示范点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呈现出素质较高、梯次合理、凝聚力较强等特点。

      一是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示范点村党组织书记以36—55周岁年龄段为主体、占78.1%,35岁以下的占4.8%,56岁以上占18.5%。

      二是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高。56%的村党组织书记具有高中、中专及其以上学历,即使是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受教育程度也普遍高于农民群众受教育7.3年的平均水平。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8.7%,所占比例是全省比例的4.5倍(全省44076名村党组织书记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1.9%)。

      三是普遍接受党组织培养教育多年。入党5年以上的占92.9%,其中10年以上的占73.5%。

      四是任职经历丰富。担任村干部5年以上的占87.8%,其中10年以上的占64.7%;担任村党组织书记5年以上的56.6%,其中10年以上的27.1%。

      (二)示范点村党组织书记类型分析

      全省1488名示范点村党组织书记,根据来源分类,大体可分为土生土长型、复退军人型、上级下派型。根据强村富民途径分类,大体可分为分为艰苦创业型、科技致富型、先富带动型。根据任职背景分类,大体可分为创业型、接班型和临危受命型。调研以63名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对村党组织书记的分类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三个特点:一是土生土长型支书是村党组织书记的主体,不仅基数相对大,占村党组织书记总人数的79%,而且在艰苦创业型、科技致富型、先富带动型和创业型、接班型、临危受命型等几种类型中所占的比例都比较高,其中艰苦创业型和创业型中的土生土长型支书分别占89%和94%。二是强村富民的途径以艰苦创业为主,中部地区的区域性特征比较突出。湖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省份,大多数地区经济欠发达,自然条件较差,农村党组织书记长年工作在第一线,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待遇低下。三是任职背景以创业型和接班型为主体,临危受命型仅占14%。这表明大多数示范点工作基础较好,村里现在的好局面是历任村级班子带领党员群众共同努力干出来的,示范点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同时,复退军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多数是临危受命。12名曾有过军旅经历的村党组织书记中,临危受命型占58%,在18名临危受命型村党组织书记中,复退军人有7人,占39%。

      二、成长规律探求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村党组织书记成长规律,就是影响村党组织书记“成”和“长”的内、外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由于村一级情况千差万别,事务千头万绪,要从“千姿百态”的纷繁现象中总结出村党组织书记成长的一般规律,有必要从成长周期、成长条件、成长途径和基本规律等视角切入,多层面予以揭示和反映。

      (一)成长周期

      调研发现,村党组织书记的成长,普遍经历了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从重点调研的63名村党组织书记的成长过程来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1.素质形成期。或者说是知识能力储备期。农民群众由一名普通村民(包括回乡青年、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各种类型)成长为村党组织书记的这一过程我们可定为素质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历时较长,一般要10年左右,这一阶段是村党组织书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时期,是个人知识、能力、品格的积累和养成时期,是乡村党组织和农民群众对其予以关注、考验和基本认可的时期,在其成长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2.磨砺考验期。村党组织书记任职初期,明确工作职责、掌握基本方法、抓住主要矛盾、协调各方关系、整合党员群众、推进村里发展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这一阶段因个人基础的不同、村情的差异,村党组织书记从“不适应”到适应,时间有长有短,一般需要1~2年。

      3.成熟稳定期。亦即优势发挥期。在这一阶段,村党组织书记在各方面日趋成熟,性格已经成型,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管理理念,能够娴熟处理村级事务,方方面面协调、和谐,村上工作良性运转,各项事业发展良好。这是村党组织书记成长过程中的鼎盛期和丰收期,也是村级事业发展的黄金期,农民群众普遍受惠丰厚。

      4.老化衰退期。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村党组织书记的素质和能力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这就进入了老化衰退期。

      当然实际上,村党组织书记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没有严格、清晰的界限,阶段之间的变化和阶段之内的稳定都是相对的。

      (二)成长条件

      村党组织书记的成长,是自身努力、组织培养和社会环境综合塑造的结果,内外条件的优化组合和互动程度,决定村党组织书记成长的速度和质量。

      1.内部因素。调研中,村党组织书记普遍认为,个人是否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较高的文化水平、较强的工作能力、健康的身心素质和宽厚的性格特征,是村党组织书记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具体而言,必须具备五项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的基本条件:即有长远打算、奉献精神、领导才能、致富本领、创新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