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觉经验与审美形式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之昂,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赵之昂,男,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原文出处:
中州学刊

内容提要:

审美形式不是一种自然属性,而是人类身体的一种属性,是肤觉经验与视觉经验联合感知、凝聚的结果。侧重于肤觉经验的形式其风格表现为简洁,侧重于视觉经验的形式则是繁复。现代艺术形式的简洁,是人类摆脱意识的工具性而对自身肤觉信息的追求。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审美形式是一种自然属性,还是人类自身身体的一种属性?现代艺术形式简洁的原因是什么?它表明了现代人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和意识特征?对这些问题可以从肤觉的角度予以解答。审美形式不是一种自然属性,而是人类身体的一种属性,是肤觉经验通过“视觉化”与视觉经验联合感知、凝聚的结果。形式因而具有肤觉、视觉双重感知特性。由于肤觉和视觉自身感知特征以及结合中偏重的不同,形式所体现出的特性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讲,侧重于肤觉的形式比较基础而简单,侧重于视觉的形式比较复杂和精细。由此而形成一定的风格表现就有简与繁之分。在形式选择方面,人们追求生活的简单则偏爱形式的简洁,追求复杂的生活则青睐形式的繁复。现代艺术形式的简洁,是当代人为了摆脱意识的工具性和意识异化而追求一种意识的简单。艺术形式就在具有肤觉的潜在的适应性的基础上,在无意识层次上沟通人之间的关系,在无思、自动之中得到个体交流的愉悦与满足。

      一、肤视形状感知

      人类对形状的感知判断首先依据的是肤觉。康德认为,肤觉“通过接触一个固体的表面而得知它的形状的。大自然似乎只把这种器官分配给了人,使他能通过各个方面的触摸产生出一个物体形状的概念”①。其次所依据的是视觉、肤觉等感觉经验的联合。普通心理学认为:“形状知觉是借助视觉、触摸觉和动觉的协同活动实现的。当物体被视觉发现时,视网膜上就留下了它的形状的投影,眼球沿物体的边缘轮廓扫描,手在物体表面触摸,这些连续的动觉刺激向大脑发送有关物体形状的信号,大脑对这些信号进行综合加工,便产生物体形状的知觉。当视动系统的联系巩固之后,单凭视知觉就可以迅速准确地反映出物体的形。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凭触动觉也可以辨认物体的形状。”② 眼睛是人们便利的信息搜集器官,但是仅仅凭借眼睛是不能形成对外在事物形状的准确把握的。视觉信息的纠正、判断要依靠肤觉,在肤视的联合中人们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形状和大小。“人的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器官。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依靠触摸物体的边缘轮廓,就可以形成对物体的形状知觉。触摸方式对形状知觉有很大的影响。……主动触摸效果较好,其中双手触摸又优于单手触摸。这是因为双手可以定坐标点,一只手的各手指可衡量物体的尺度大小、曲度变化、各部位置,向大脑提供有关物体的更确切更全面的信息。双手交替在物体边缘轮廓触摸,可获得较深印象。大脑接受信息后,在头脑中组织物体的形象,使触觉信息转化为视觉信息,使视觉形象强烈起来,就像用眼睛看见的一样,这种现象叫视觉化现象。这一现象也证实了大脑信息加工的双重编码的特点。”③ 通过联觉(通感)和肤觉的“视觉化”,肤觉经验与视觉共同协调,从而达到对事物的形状、大小和空间性的感受和认识。这样的感受和认识是形式形成的基础之一。

      二、肤视形式

      人类肤觉与视觉共同的形状感受经过长期的选择和简化,进一步发展凝聚成为一定的几何形式,这样的几何形式可以称为肤觉与视觉结合的形式(简称肤视形式)。李泽厚认为,在人类发展进化史上,在人类直立行走中更应该注意人类的双手的作用。人类的双手创造了工具,“工具的各种属性……作为各种因果链中的关键环节(如作为切割挖掘以获得食物的原因)被大量使用着、利用着和选择着。日积月累,就愈发突出出来”④。在长期的人类进化过程中,不仅工具的几何形式属性被提取和升华,而且外在事物中的几何的形式的属性同时被人类依据自身身体的尺度去简化和提取,最后形成固定的形式。在形式的简化、提取、固定的过程中,手和眼的联合起着主要作用。德国雕塑家希尔德勃兰特也认为,艺术家的空间感觉能力是视觉和肤觉能力的结合,“艺术家因此发展出某些典型形式,并在观者中产生明确的肉体和心理的活动。通过持久地注意某种特定的功能,经过观察,我们搜集了它的许多表现形式,并由此而演化出一个能够表达这种特定功能特性的一般典型意义的身体形式。就我们与自然的接受关系而言,这种方式同样奏效,就如同它在我们艺术创造活动中那样”⑤。在希尔德勃兰特看来,经过艺术家肤视结合体验和观察,外在事物中形式的多样性逐步简化和凝聚,进而演化出一个“一般典型意义的身体形式”,即肤视形式。

      肤视形式的简化和形成与以下几方面密切相关。

      首先,肤觉的简化作用。从具体的事物中抽取简单的形式的知觉因素中,阿恩海姆比较倾向于视知觉。视觉感知的最主要的特性是具体、精微和丰富,这与形式简化的发展进程恰好相反。因此说视觉不能成为形式简化的主导因素。然后我们再看肤觉。肤觉的感知特性是模糊的、粗略的、轮廓式的,它只能感知事物大致的外边缘、外轮廓,对事物表面纹理的细密与变化的感知较为模糊。肤觉的感知特性和感知结果,恰与形式的简洁和抽象基本上相一致。

      其次,工具的提取与简化。肤视形式与人类的工具关系十分密切。工具的制造,离不开肤觉——视觉——大脑的相互协调。除去工具的作用之外,工具的制造必须服从肤觉的需求倾向。旧石器时代早期,如蓝田人的石器,加工方法简单,有不少石器未经第二步加工就直接使用,器形多不规整,表现出较多的原始性。随着经验的积累,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如许家窑文化和丁村文化的遗存,石器的加工方法较多地采用间接打击法,第二步加工修理比较普遍,工艺上也较精细,器物种类、型制复杂多样,器形比较规整,用途的分工也比较明显,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⑥ 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如山顶洞文化,石器的制作较多地采用压制法。用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细石器是一种复合工具,无论在制作工艺还是用途上都比传统的石片刮削器之类的工具进步。与此同时,磨制技术出现,尤其是石珠的磨制精细,表面光滑,说明它为新石器磨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开了先河。⑦ 这些石器的加工技术,不仅成为工具加工的特点——光滑、器形规整的关键,而且也运用到装饰物的加工上。这些都说明,至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加工生产工具——石器时,已经在为提高劳动效益而注意了工具的形式规律和特征,如对称、比例、均衡、整齐、光滑等。这就说明,石器的加工在人类的生活中不断改进,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获得更多的劳动收获,另一方面也是愈来愈适应人类自身肤觉的需求。这表现在石器的形制上就越来越成型、规整,因而石器外形上的点、线、圆、对称、均衡等规则就体现出来,为形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