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B83-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3637(2007)04-0154-04 审美作为特殊的人生实践活动,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一定的意义上讲,人生有多么丰富多样,审美形态就有多么纷纭复杂。所谓人生百态,人生百味,也就是对这种状态的概括。审美形态既是人生样态的纷呈,又是人们进一步把握审美现象的有效途径。许多抽象的美学原理可以通过读者对具体的审美形态的理解而得到最终领会。因此,审美形态是美学研究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环。除此之外,由于审美活动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因此,审美形态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开放性。如中国古代的诗二十四品、书三十六品等,作为审美形态,在今天看来早已成隔日黄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审美形态就无法划分了。人类的审美实践,就一定的时期或阶段、一定的国家或民族范围而言,仍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这里我们将主要从现实出发,对于历史中积淀下来的、具有较为稳定的审美形态进行划分与解剖,以求把握人类审美活动历史中所形成的主要审美形态。 就当前的审美形态研究而言,主要是缺乏学理分析和标准划分,各说各的,歧义纷呈。绝大多数教科书一般都移用西方的传统说法,把审美形态只定为悲剧——喜剧、优美——崇高四种。或有新版者加上丑、荒诞等形态,而对本民族的审美形态不予考虑,从而造成审美形态的严重残缺;或有个别谈到中国审美形态的,也只是任意陈列十余条而不知其选择标准为何;还有新近出版的专著型教科书干脆取消了审美形态章节①,使人们通过审美形态进一步认识审美现象的途径为之阻断。因此,对审美形态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划分标准的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审美形态的性质与特点 (一)审美形态的性质 审美形态(aesthetic formation)是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特定的人生样态、审美境界、审美情趣和审美风格等的感性凝聚及其逻辑分类。 所谓人生样态,是指由个人的外在形态、个性特征、人生际遇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存在样式。如祥林嫂凄苦悲惨的人生、阿Q的滑稽而悲剧的人生、项羽的悲慨豪壮的人生等,都是人生样态中具有代表性的存在形式。典型的人生样态又往往会凝聚成特定的理想人格,如老子讲玄德之人,庄子讲真人,荀子讲“士君子”形象,佛教讲佛菩萨形象等,都是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人生样态,本身都寄寓了一定的审美理想。种种人生样态,在中国传统的戏剧舞台上,往往以脸谱化的形式出现,则更能直接体现审美形态的这种人生样态特征。 所谓审美境界,是指从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中升华出来的超越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悦乐情怀和审美情境。如孔子所说的“文质彬彬”就会产生典雅,庄子所说的“逍遥游”就会产生壮美,孟子所说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就会产生崇高等,都说明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的密切关系。艺术描写中的“小桥流水人家”产生优美,“大江东去”则产生壮美。感官型审美境界与普通审美境界相联系,内审美② 境界与境界型审美相一致,从而形成所谓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③ 的审美层次,其实质都属于审美境界的不同层面而已。 所谓审美情趣,是指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审美样式在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不同趣味效应。如悲壮令人振奋,优美使人喜爱,滑稽令人捧腹,神奇令人惊异等。 所谓审美风格,是指强烈而鲜明的审美个性特征。如阳刚-阴柔、恬静-激烈、和谐-冲突、神奇-淡雅等,都具有明显的识别标志,以至于中国古代的美学家们常常用审美风格(如“品”等)来界定审美形态。但值得注意的是,审美风格并非所谓美的风格。这种所谓“美的风格”,往往是从主客分离的思维定式出发,用实体的视角而非关系的视角,用现成论的观点而非生成论的观点来从客观对象上圈定所谓的美,然后再从这种圈定的美身上找与其对应的美感,完全忽略了美在审美中生成的事实。实际上,审美风格往往与审美的接受效应密不可分。如悲剧感、喜剧感、滑稽感、荒诞感等,在不同的审美主体那里往往有着不同的接受效应。对于没有悲剧感的人来说,悲剧风格对于他来说就没有什么意义。他的人生境界无法抵达悲剧所昭示的审美底蕴。因此,以所谓美的风格的客观决定论来概括审美形态是不可靠的。 所谓感性凝聚,是指审美形态往往以特定的艺术体裁和艺术种类为标志,同时又离不开各种审美因素的有机综合。如说悲剧、喜剧、滑稽剧、轻喜剧、小品、相声、荒诞剧、朦胧诗等,本身就既是文学体裁,同时又是审美形态。再如婉约、阳刚等审美形态,就往往与特定的流派风格相伴随。而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诗品”、“能品”、“神品”、“妙品”、“逸品”和36书品等,也无非体裁、风格、品位、情趣等审美因素的感性凝聚。 这种感性凝聚形态本身就是千姿百态,其大可以称为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其小可以称为各种风格、品位、体裁等。就最初级的审美形态而言,若侧重于审美对象,则有现实美与艺术美之分,若侧重于美感形式,便可分为感官型审美和内审美。若进而言之,则可有更多划分。真可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庄子语),变幻万千。可以说,人生有百态,人生有百味,审美形态也有百种。但其基本形态特征仍然十分清楚。清楚到有时人们无须通过理性的思辨,仅凭感性经验也能说出几种审美形态来。但是,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审美形态,就必须对中西审美文化和审美形态的大千世界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