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发展中的新实践美学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定华(1971-),男,江西宜春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湖北 武汉 430079;宜春学院副教授,江西 宜春 336000

原文出处: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实践美学从人的社会实践出发观照美和美感,形成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自由的创造等命题。新实践美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双向对象化过程,实践本身具有超越性,美和美感是在自由的实践中生成的。同时,实践美学也是在论争中发展完善的,对实践美学的误解和随意歪曲有必要澄清和纠正。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04 期

字号:

      去年以来,章辉博士先后发表了《论实践美学的九个缺陷》、[1]《实践美学:一段问题史》、[2]《对当前实践美学论争中几个问题的思考》[3]等文章(以下分别简称《缺陷》、《问题史》和《思考》),对实践美学尤其是新实践美学予以批判,得出了实践美学的“终结”论。在认真研读之后发现,其中多有混乱和不实之处,有必要予以纠正,还新实践美学的真实面貌。

      一、实践——本体及逻辑起点

      对于任何一种学说,都有一定的理论根源,对于其的认识也应该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这对实践美学也不例外。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它源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实践则是实践美学的逻辑起点。社会的人的存在和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践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的实践,实践不仅沟通了人和自然,实践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联系和中介,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人类及其社会的存在的本原和存在的方式,研究人及其社会关系不能不从实践开始。实践美学即是以实践作为本体及逻辑起点的美学,认为探讨美的本质和其他美学问题都应该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所以,实践美学总是从人的角度谈论美,总是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角度,从实践出发来认识美,实践美学是关于人及人生价值的美学;虽然实践并不就等于美,实践活动也并不全是审美活动,但美和审美活动却只能在实践中产生。

      实践作为实践美学的逻辑起点,这已经是美学界众所周知的,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不管如何“超越”,都是建立在对此的认识上的。在《缺陷》和《问题史》中,章辉称实践美学由于“从起源处把握本质”,所以是“起源本质论”。章辉因此说“实践美学总是以审美发生学代替美的本质,以为从起源处可以说明本质”,[1]事实上,他只是针对李泽厚早期的实践美学的观点来谈的,不能以历史与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实践美学及新实践美学在这一点上的发展。九十年代以来的新实践美学认为,实践是实践美学的逻辑起点,不能简单说是起源,二者看似一致,其实是不同的。起源即是起点的意思,暗含着事物开始的某一个点的意识,具有终极性和唯一性特点;而实践作为逻辑起点,强调的是实践体现的是不断的行为和过程,所以二者是不同的。因为把实践看成是不变的源头,所以他进而依此开始讨论达尔文的起源本质论,并以马克思的后溯法来驳斥之,得出了“马克思不是从事物的起源处研究其本质,是从事物的发展了的完备形态出发去理解过去的形态”[1]的结论。此结论光从对两人的比较看并不错,但却是先把实践美学归入起源本质论,进而讨论与达尔文的起源本质观相提并论,并不是建立在对实践作为逻辑起点的正确理解基础上的。这里,实践相对于起源来说是变化的,是不断对过去进行超越的,换句话说,我们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感受美及探讨美的本质,章辉把“起源本质论”的结论加之于实践美学身上,可见其对实践美学的实践本体没有搞清楚。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早有过讨论,[4][5]其中的道理也早就辨析清楚了,章辉应该先作些了解才对。

      应该从何处去寻找美的本质呢?他说,“美学学科建设应该在现代的审美活动中寻找美的本质”,看来还是要在实践活动中来寻找美的本质。但他却又说,“在现代性的视域中,审美活动不是劳动的产物,而是维护个体自由、反对异化、建构生命意义的活动”,[1]却又让人匪夷所思,审美活动不是实践活动的一种?那么,什么是“审美活动”呢?他的“审美活动”与一般大家说的“实践活动”有什么区别呢?他没有解释。如果看看他后面对实践概念的狭隘理解,就会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了。

      二、实践美学对实践内涵的把握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主客观相统一的活动,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论对实践的基本定义。但是,怎么来理解实践呢?作为人类及其社会存在的方式,实践具体包含哪些方面呢?实践美学对于实践概念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体现了实践美学与时俱进的品质。最早李泽厚、刘纲纪等人把实践解释为纯粹的物质生产劳动;蒋孔阳进一步认为,人类的感性、情感、情欲和理智等一切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都属于实践的范畴。新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张玉能则在此基础上,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阅读中,归纳出实践的三个方面,即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他认为,“物质生产主要是以物质的手段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解决人们的实际生存的问题(吃、喝、住等);精神生产主要是以意识(精神)的手段处理人与社会和自我的关系,以解决人们的生存发展的问题(家庭、国家、道德、科学、艺术等);话语实践则是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基础上,主要以语言为手段处理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与之相关的现实生存和生存发展的问题,也可以说话语实践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中介性实践活动,它不仅调节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调节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关系。因此,话语实践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具有实践本体论意义的活动。”[6]章辉对发展了的实践美学及实践的理解视而不见,在《缺陷》一文中,他抓住实践美学早期代表人物对实践理解的不完善就对实践作简单化处理,说“因为实践面对的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困境,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对立,它无力关注人的精神和生命意义等问题。在当代西方社会生活日益外在化、物质化的时候,精神贫困化仿佛日益加剧,实践美学所幻想的靠劳动的发展而出现的美的王国遥遥无期”,因为不能从发展了的观点看待实践美学对实践的认识,作出错误结论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不仅如此,他还把物质生产实践极端化,理解为一种破坏力,这样,实践也就变成一种只有破坏性的力量而不具有建设性了。他就此将视线转向西方当代社会的困境,并要求中国的实践美学对此作出回答,其思维显得过于跳跃,让人难以认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