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美学第一人

——梁启超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欣复,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原文出处:
美与时代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0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博学全才的梁启超也是首位现代美学的阐发者。他在美的本质、美感心理特征及功用、审美情感之地位、作用,以及地理、社会等政治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而造成的历史与个人美感差别等一系列重大美学问题的阐述论证,都足以说明他是我国现代美学的第一人,是启蒙主义与经验主义和文化趣味主义相结合的美学思想家。

      梁启超(1873—1929),是个通才全才,也是个奇才。他经史子集无所不通,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他古今中外无所不晓,是清华园四大博导之一;他诗词书文无所不精,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倡导者践履者,也是出色的诗人和散文家。在他不算长的56年生命里,留给后人的著作达184 卷的《饮冰室合集》计有1460万字之巨,为他那个时代之冠,连狂人李敖也自叹不如加以推崇。而这些文字是在变法前后迄止谢世的30年时间里完成的,若扣除参加变法与别的政治活动及流亡日本、参观游览欧美诸国等时间,创作时间约为25年左右。这样惊人的成就平均每天作五六千字才能取得。这除了他勤奋敏思视写作为生命外,与其博学多才和《自励》诗“献身甘作万矢的,著作求为百世师”及座右铭“学者死于讲座”的精神与志向密切相关。人所共知,其名著《清代学术概论》洋洋15万言在一周内完成,而《戴东原先生传》乃一夜写成,《戴东原哲学》日夜鏖战35小时撰毕,可说是下笔万言、倚马可待的写手。关键还在这种不怕遗老咒骂为“文妖”、“野狐”和肆意攻击的无畏精神及求作“百世师”的气概(此与孔子为万世师表比较之下自信又谦而言之);对于著述与创作上的高质量高水平,时人已有极高评价。黄遵宪称其所著文章“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严复也说“任公妙才,下笔不能自休,其笔端又有魔力,是以动人”。稍后胡适推崇说“梁先生文章,明白晓畅之中,带着浓厚的热情,使读的人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以至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中说,从辛亥到五四,其时文化精英除胡适外,陈独秀、鲁迅、郭沫若及青年毛泽东“都受了他的影响”。由此,其著作遂成为今之经典。这和时下草率成文甚至堆积拼凑剽窃炮制出的百万千万字的学术垃圾相比恰似精矿与沙尘之别。

      这样一位学术著作之丰至今无人能及的旷世全才,其所涉足的领域之广也是罕有的。除哲学、史学、古文献学、政治学外,文学、文论和美学也有杰出的成就。可惜的是,其美学思想由于长期以来受政治风向、意识形态和时代划分的影响,所以不仅评价不高,而且常冠以“改良主义美学”或“唯心主义美学”等不当帽子,故极有必要以新的现代眼光重新审视与阐发。

      我们说,梁启超是中国现代美学第一人,这有他许多著述可证。在他一系列论述美与美感、美与真与善的关系、自然美与人工美、美和艺术的创作与鉴赏、审美趣味、审美情感、以及艺术美之功能作用等重大美学问题的著述中,都可感受到有一股强烈的现代观念意识与心灵话语气息在喷发和流动。这种现代性在阮元、包世臣、刘熙载等人的美学和文艺思想中是看不到的,见到的依然是在文绉绉句式和文有本末、诗有六义传统文化框架中涂抹点滴新识,而梁著中关于美感、审美本能、移情、人类心理、个性情感、恋歌、社会与政治环境等现代美学用语则随处可见。故其美学在属性上是经验趣味主义和文化学心理主义的,时代上是现代的。下面择其要予以比照性的诠释与阐发。

      首先,关于美的本质、定义和美感特征的观点,其《美术与生活》一文分析指出:

      美是人生的一大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的不自在,甚至活不成。

      康德《判断力批判》认定人的美感与审美鉴赏力与道德认识、真理判断无关,它是人独立自主的纯主体判断力。而美不过是一种能引起人愉悦的形式。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原名《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中将美定义为“美是生活”,因为“世界上最可爱的就是生活”。任公的定义与两家均有不同。其“美是人生的一大要素”说,一规范美属于人类生活,二强调只是一大要素而不是人生生活全部,三指出美与人生生活中其他要素结合一起不能单独抽出,否则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这也便是说,美不是孤立现象,它虽是最要之成分,但这在审美活动中是非单独而是结合其他要素一起活动的。这种从生活经验出发的分析,可称作经验主义美学,谁都可以体验。所以他接着分析指出:“审美的本能,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但感觉器官不常用不会用,久而久之麻木了。一个人麻木,那人便成了没趣的人,一个民族麻木,那民族便成了没趣的民族。美术的功用,在把这种麻木状态恢复过来,令没趣变为有趣。换句话说,是把那渐渐坏掉的爱美胃口,替他复原,令他能常常吸收趣味的营养,以维持增进自己的生活健康。”

      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指出,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它是属社会人所有的一种主体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确证。并指出穷人对美的风景无动于衷,矿物商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最美的音乐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毫无意义。梁氏虽未达此高度,但与之不无相通之处。美与美感离不开感觉丰富性存在,不加使用与训练,其审美本能便会麻木丧失;加以训练培育便能恢复与提升,变成一个有趣味的人。而马克思论到感觉人性化时也强调那是“感受人的快乐”的一种本质力量。梁氏将审美与趣味及快乐联系起来,表明其美学观确已达到现代水平。趣味论是西方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美学观,它同游戏说结合在一起。我国古代也有大量的艺术趣味论。梁氏显然是以现代眼光结合审美经验将它们突出在审美艺术活动之中,所以他接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