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79(2007)02—0020—05 毛泽东创立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于50年(尤其是近2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1](P15) 认真分析和思考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成功与不足,从成功中找到我们应该坚持的经验,从不足中看到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这就是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在思想上蕴含的哲理对当代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矛盾具有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也存在并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始终。但即使是这样一个被公认而且也并不复杂的道理,在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得以建立以后,出于使人民确信社会主义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良好愿望,我们企图把社会主义社会当作一个美好得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来加以认识和宣传。由此导致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不敢也不愿意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客观存在的各种矛盾,甚至连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最终动力的社会基本矛盾,他们都避而不谈。而面对1956年前后国际国内发生的一系列复杂事件,毛泽东大胆地承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矛盾,并且指出正是对这些矛盾的正确解决巩固了社会主义内部的团结,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他说:“许多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因而使得他们在社会矛盾面前缩手缩脚,处于被动地位,不懂得在不断地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将会使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统一和团结日益巩固。”[2](P766) 这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方法的坚持和发展,这一方法不仅在过去是正确的,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首先,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当害怕矛盾,要敢于承认和正视矛盾。一切矛盾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任务在于尽可能正确地反映和解决它。社会主义建设从总体上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但从组成这个整体的每一个历史阶段看,又是一个不断解决旧矛盾和不断产生新矛盾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分配较之以往有了更大的差距,人民内部矛盾有不断增多的趋向,而且将变得越来越突出、复杂。这是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各种矛盾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按照西方冲突理论学者的观点,矛盾或社会冲突就是人们不满和敌对情绪的流露和释放,如果群体成员没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那么它将驱使人们做出某些不顾一切的行动。不同意见的发表可以使怀有不满情绪的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放松,并能分散对某个问题的注意力,进而改善紧张关系,并通过建立新规范或者肯定旧规范来消除不满情绪。[3](P6) 美国学者齐美尔的“安全阀”机制同样认为,如果将任何冲突或敌对形式都取消的话,那么一般的冲突就有可能激活成为尖锐的敌对的行为,造成社会的大分裂和解体。[4](P19) 因此,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更要能够坦然承认和面对当前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决不能因为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无限美好的憧憬来否定这些矛盾的存在,同样也不要因为这些矛盾的存在而否定社会主义的价值。从实际情况看,人民内部矛盾的普遍存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的一种常态。许许多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都表现着或反映了人民内部矛盾。人们不必讳言人民内部矛盾的普遍存在,在当前尤其是不必否认公民个人或集体(群体)同政府之间矛盾的普遍存在。这种人民内部矛盾的普遍存在并不都是消极意义的,其存在的本身就构成了改革的不竭动力。这种普遍存在总体上是不能、也无以消除或消灭的,关键的问题是正确把握、控制其发展变化的“度”,加以科学地引导:既赋予其一定的张力,又不使其过度。[5](P134) 其次,我们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矛盾,始终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并不能得出矛盾越多越好或是应该顺其自然发展的结论,矛盾存在的价值往往是通过对其妥善解决才得以真正体现的。改革开放的前十多年,我们通过一种增量的改革使广大社会阶层在改革过程中都普遍获得了利益,短缺经济时代由于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极度缺乏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不放松的共识促使人们淡化了各种社会矛盾意识,各种思潮和概念在中国的兴盛更进一步弱化了人们对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关注,“人民内部矛盾”在现代话语体系中逐渐淡出。但当历史进入到90年代后,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却面临着如何公平分配的挑战。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不满情绪在聚集,各种社会矛盾开始尖锐起来,并有可能导致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如果我们继续忽视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使得小范围、低烈度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演化为大范围、高烈度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时,社会就会混乱甚至面临崩溃的危险。[6](P6~7) 据统计,2003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现在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台阶跨越。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人均GDP1000~3000美元,是一个经济起飞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关键时期的国家可能有两种前途:一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二是进入矛盾凸现时期,社会经济不能协调发展,各种矛盾不断产生并可能激化,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当前我国的社会形势极其严峻,再次进入了一个矛盾高发的社会不稳定时期。[7](P3~4)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丝毫不亚于毛泽东当年创立这一理论的情势,恢复毛泽东在创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时曾把它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地位,既是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又是时代的需要和呼唤。它对于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中国现实问题,解决社会矛盾,凝聚社会力量,动员国民热情,保持社会稳定,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功能也是目前流行的各种话语体系所无法替代的。[6](P6~7) 再次,我们要勇于和善于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有了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矛盾,进而不能妥善地解决矛盾。承认矛盾是重视矛盾的基础,重视矛盾是妥善处理矛盾的前提,一环紧扣一环,缺一不可。我们不仅要承认和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突出的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更要积极研究这些矛盾和问题发生发展的规律,运用正确的思维和策略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一是要坚持客观分析的方法,要站在党、国家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了认清形势、解决问题、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去研究人民内部矛盾。[8](P157) 不要一提到矛盾就只看到矛盾斗争性,就以为仅仅是“斗争”、“打碎”、“为纲”的思路,我们更要看到矛盾的同一性,懂得“建设”、“发展”对于解决矛盾的重要意义,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完成从革命到执政意识的转变。二是在研究现实的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冲突时,我们不仅要从矛盾事件的结果去进行事后的追因研究,更应该关注从主观意识和行为倾向去进行事前的追果研究。[9](P1) 要按照江泽民关于“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指示,切实把经常性的防范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西方冲突理论指出,矛盾受调节的程度越高,则冲突的强度和暴力度就越低,反之则越高。[3](P6) 三是要注意解决复杂矛盾的策略和战术。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是空前的,希望一下子就彻底解决所有的矛盾是不切实际的。我们既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摆在决定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又要制订一系列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策略。针对当前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我们尤其要注意学会妥协和均衡的策略。所谓妥协策略就是因为目前解决某些矛盾的条件还不具备,只能暂时缓和一下矛盾,留到将来条件成熟后再解决。而均衡策略就是要把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调控运行于非对抗区域。均衡概念中的矛盾运动就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谁也不吃掉谁、谁也不向对方转化的互动、抗衡、对立状态。这些策略对于妥善处理当前我国围绕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矛盾而产生的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另外,善于处理当前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还应该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思想教育等不同方法对矛盾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