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文化“精华糟粕论”再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业杰,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李业杰,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
东岳论丛

内容提要:

毛泽东的文化“精华糟粕论”是结合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而提出的,与新文化建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相联系,毛泽东关于外国文化之批判继承及其“精华糟粕”的划分标准,不是性质标准论者,而是实践—价值需要的标准论者,划分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有用”为标准,突出主体需要这个价值,突出拿来主义这个态度,突出主体实践选择这个中介和手段。吸取和对待外来文化、传统文化的态度与有效方法是将其放在“恰当的位置”上。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0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文化研究方面的“精华糟粕论”是毛泽东提出的,是他的批判继承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方法。但是,近些年来,这个方法在运用中有被简单化的倾向,因此有进一步研究和正本清源的必要。

      一、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与“精华糟粕论”的含义

      毛泽东提出文化“精华糟粕论”,是和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联系在一起的。他对新民主主义文化有个界定,说:“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意思是说,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就是以人民大众为主体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三大特点。

      由此出发,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文化在内涵上作了界说。他认为:其一,说“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因为“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1] 其二,说“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因为“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在这点上,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能够和中国还有进步性的资产阶级的唯物论者和自然科学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反动的唯心论建立统一战线。”[1] 其三,说“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大众的文化就必须是“民主”的。既然是大众的和民主的文化,“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因此,“要把教育革命干部的知识和教育革命大众的知识在程度上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起来,把提高和普及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起来”。为此,他提出了民众之对于革命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了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和民众的关系,他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重要的战线。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而这种文化运动和实践运动,都是群众的”。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如何才能实现为大众的文化呢?“为达此目的,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1]

      毛泽东的“精华糟粕论”就是在谈到新民主主义文化如何体现“民族性”时提出的。在他看来,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因为“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所以“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同时,他也指出,“由于现时的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因而现时的中国新文化也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部分,是它的一个伟大的同盟军;这种一部分,虽则包含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因素,但是就整个国民文化来说,还不是完全以社会主义文化的资格去参加,而是以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资格去参加的。”[1] 这就是说,新民主主义文化既然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应该把民族性和世界性结合起来。那么怎么样才可以做到既具民族性而又具世界性呢?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毛泽东强调了学习和吸收外国文化的重要性问题,他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但是,他也强调说,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中建立的统一战线不包括外国的帝国主义文化在内,“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1] 强调新民主主义文化和其他国家的革命文化共同作为世界文化的部分,是一种“联合”性质的文化,强调了这些不同的文化彼此之间要“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这就摆正了世界文化中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正确关系。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我们这个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大众,是执行反帝反封建任务的这个中华大众。

      吸收的外国文化在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中占什么地位呢?吸收的范围和标准是什么?毛泽东把这些内容定位在“文化食粮的原料”上。“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到底应该吸收哪些外国文化呢?他认为,“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1] 在这里,毛泽东对“外国文化”在范围上做了划分,一是外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二是外国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三是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当然,他在这里这样说,是用的枚举法,并不表示他没提到的就不能学习和吸收,所以他跟下来就概括地说:“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1] 准确地说,应该吸收的东西的范围,我们的理解不能局限于毛泽东的枚举,而是要注意他的那三句带有根本原则性的话:第一句话是“外国的进步文化”,这是从文化的质上说的度;第二句话是“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这里的“凡属”二字是从量上说的范围;第三句是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这里说的是在质和量统一的吸收“标准”,吸收选择的标准是“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简单说就是“用得着”标准;形成的这个新文化一定是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形式的民族文化。仔细琢磨毛泽东的这些话,可以看出,他在文化的质上界定明确,在文化的范围上论述宽泛,在文化吸收的标准上说的就更富有变通性和灵活性了。毛泽东关于吸收外国文化的上述论述,为随后提出“精华糟粕论”的吸收理论奠定了基础。

      吸收外国文化的过程和机制是什么?其实,他的“精华糟粕论”说的是吸收的过程、机制和方法。他认为,吸收外国文化,必须有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机制和方法。他说:“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1] 他在这里特意强调了消化主体和消化过程问题:即强调了是“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口腔咀嚼”是为了打碎外国文化的外壳和结构,变成分散了的内容要素,然后再进入“胃肠运动”,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送进唾液胃液肠液”等属于自己的这些东西,通过这样一个打碎、分解、搅拌、化合的“消化”过程,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需要把外国文化要素“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再“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在这里,毛泽东就吸收的主体、任务、过程和方法及其作为结果的样态(“精华”)都做了精彩的阐明,特别是对“精华”的界定是很明确的,即对我们的身体“有益”的东西。这个身体是指什么?是为新民主主义政治和经济服务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这个有益是指什么?就是对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有用处,对新民主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有用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