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书批注中的重要哲学思想

作 者:

作者简介:
尚庆飞,林荫,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 210093 尚庆飞,副教授。

原文出处: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毛泽东到延安及其后的几十年间,大量阅读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著作,写了批注,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由于毛泽东拥有丰富的实践斗争经验,又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因而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有自己独到而精辟的见解。毛泽东哲学批注中的哲学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特点是有重要价值 的。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0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毛泽东到延安及其后的几十年间,大量阅读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著作,写了批注,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由于毛泽东拥有丰富的实践斗争经验,又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因而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有自己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延安的读书表明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渴求,他的谦虚和勤奋的好学精神跃然纸上。比如,1937年9月,他以一个学生的身份认真阅读了艾思奇(时年27岁)的《哲学与生活》,并做了3000多字的摘要,送艾思奇审阅。毛泽东在致艾思奇的信中写道:“思奇同志: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的。其中有一个问题略有疑点(不是基本的不同),请你再考虑一下,详情当面告诉。今日何时有暇,我来看你。”[1]204 毛泽东哲学批注中的哲学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特点是有重要价值的。这里就毛泽东哲学批注中的若干重要观点作些评介。

      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要义:从现实出发,从发展上把握问题

      毛泽东引用了艾思奇《哲学选辑》中的一段原话:“辩证唯物论,从现实出发,在其发展上把握现实,在现实当中发现某一现象的发生与死灭,所以是最彻底的唯物论。”[1]307 毛泽东在“现实”和“发展”下各打了两道横杠,并批注道:“辩证唯物论就是这两语。”[1]307 辩证唯物论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尊重现实,从现实出发,这就与一切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辩证唯物论坚持物质运动的观点,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就与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划清了界限。毛泽东提出的“辩证唯物论就是这两语”,既坚持了彻底唯物论的立场,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要求。

      正因为毛泽东坚持了彻底唯物主义的立场,他坚决反对不从具体现实出发的错误观点和方法。他在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的《辩证唯物论教程》时写下了一段批注:“不从具体的现实出发,而从空虚的理论命题出发,李立三主义和后来的军事冒险主义与军事保守主义都犯过此错误,不但不是辩证法,而且不是唯物论。”[1]9 恩格斯批判杜林把原则、理论当作出发点,而不是把具体现实当作出发点,从而揭示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实质。毛泽东在1930年提出“反对本本主义”的口号尖锐批判了那种只认“本本”不认实际的“本本主义”的主观主义实质。把理论当作出发点就是把“本本”当作出发点,是主观主义的,实质是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表现。无视现实的存在,无视发展变化,从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出发,用固定不变的理论来表现变化发展的实际,既违背了唯物论,又违背了辩证法。

      从错误理论出发当然是违背辩证法唯物论的,那么从正确的理论出发也是错误的吗?回答是肯定的。科学理论可以用来指导实践,但必须与现实相结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形成指导实践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方法。如果只从理论出发,脱离实践,直接从理论引出路线、方针、政策和方法必然导致实践失败。“本本主义”的“本本”并无错,错在脱离了实际,所以毛泽东讲,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中国革命需要的,但必须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反对的是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毛泽东批注中提到的李立三主义、主观冒险主义都是由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割裂而犯下的错误。从“反对本本主义”开始,毛泽东形成了一个明确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可以用来指导实践,但不能脱离实践解决具体问题。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辩证唯物论坚持从现实出发,这个“现实”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现实。从现实出发,就是从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辩证唯物主义要求从发展中把握现实。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现实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又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没有完全不变的客观实际。因此,辩证唯物论坚持从现实出发,就是强调要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现实的客观性就包含着实际的变化发展性。“现实”和“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范畴,从发展中把握现实,既跟唯心的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划清界限,又与固定、静止、孤立的形而上学思想方法划清界限,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

      二 不能从外面去应用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革命中,王明等人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脱离中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式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到严重的损失。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实践中的惨痛教训,在一批注“不能从外面去应用马克思主义”中指出:“不管事物内部情况,将马克思主义原理硬套在事物上,说该事物应如何如何。这就是‘全然从外面去应用马克思主义原理’。”[1]312—313

      将马克思主义硬套在事物上,从外面去应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即便很重视马克思主义原理对实际的指导,但由于脱离对实际情况的分析,依然会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事物之间的割裂、理论与实际之间不能有机和谐的统一,仍然是将理论硬套在实际上。这种“硬套”主要有以下4种表现:(1)根据理论的逻辑需要生造出事物矛盾或掩盖事物矛盾。矛盾的存在与消失不是客观事物自身的状况,而是从理论逻辑主观推出来的;(2)对客观事物矛盾的性质、状况、变化的分析不是来自事物本身,而是来自理论框框,不管事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始终固守原有的理论观念,思想不能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3)不是从分析客观事物矛盾的具体情况出发形成解决矛盾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方法,而是无视矛盾的具体特点生搬硬套书本原理或别国经验;(4)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对号入座的办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所以,“全然从外面应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就是离开具体实际去搬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把这种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叫作主观主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