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性新探

——纪念《矛盾论》发表70周年

作 者:
沧南 

作者简介:
沧南,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教授。湘潭 411105

原文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今年是《矛盾论》发表70周年。《矛盾论》是唯物地表述对立统一规律的第一个完整的理论形态。这篇著作是毛泽东为了从方法论上克服存在于党内的严重教条主义而写的。它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仅对矛盾规律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都作了全面的系统的论述和概括,提出了许多新的原理原则,并且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指导说明了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基本范畴。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0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科学地反映现实变化的统一性的学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历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都是根据恩格斯和列宁的论述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恩格斯曾给辩证法下过两个定义:其一,“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1]181 其二,“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1]521 前者是从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来界说的,着重说明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维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后者是从辩证法的总的特征来界说的。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1]417 客观事物、现象间的相互联系和由这种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普遍联系,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总的特征。整个宇宙,“天上人间”就是由种种事物相互联系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列宁也是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总的特征来定义的。1910年,列宁在《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一文中写道:“辩证法,即关于包罗万象和充满矛盾的历史发展的学说。”[2]398 3年后,列宁又说:马克思用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丰富了哲学。“这些成果中最重要的就是辩证法,即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2]424 从逻辑上说,列宁的这个定义,是从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这个定义中必然要得出的结论。因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是运动、变化和发展。

      可是,长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研究中,却很少有人阐述《矛盾论》对唯物辩证法的界说。

      毛泽东以恩格斯和列宁的论述为根据,从对立面的统一性的高度来定义辩证法,把辩证法界说为“科学地反映现实变化的同一性”的学说。他说:“科学地反映现实变化的同一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客观事物中矛盾着的诸方面的统一或同一性,本来不是死的、凝固的,而是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暂时的、相对东西,一切矛盾都以一定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着。这种情况,反映在人们的思想里,就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3]330,331 毛泽东这样来定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定义言简意赅,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大贡献。

      毛泽东的定义在更高的层面上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恩格斯的定义和列宁的定义,都是对客观辩证法的科学反映,是完全正确的。可是,事物的联系和事物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当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结合上来认识和把握唯物辩证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的定义,新就新在它对探索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已经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新的概括。该定义指出:对立双方具有相互联系相互排斥相互转化的性质,这既说明了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的特征,又深刻地揭示了联系和发展的不可分割性。

      该定义划清了两种联系观和两种发展观的界限。辩证法的总的特征是承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但是,承认联系和发展不一定就是辩证法,更不一定就是唯物辩证法。众所周知,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在一定范围内,形而上学也不得不承认某些联系和发展。但是,不论在什么范围内,形而上学都不可能承认矛盾着的双方相互联系相互排斥相互转化,即不承认对立面的统一性。因此,笔者认为,彻底划清两种联系观和两种发展观的最终界限,集中到一点,就是看是否承认对立面的统一性。同时,定义强调客观事物本来就是相互联系相互排斥相互转化的。人们头脑中的统一性,不过是对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着的相互联系相互排斥相互转化的反映而已。这就是唯物辩证法,否则就是唯心辩证法。所以,定义也划清了两种辩证法的界限。

      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联系和发展虽然是辩证法的总的特征,但绝不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20世纪40年代中期,即在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理论界为了歌颂斯大林的功绩,把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写的辩证方法的四个基本特征,拔高为辩证法的四个基本规律。例如,亚历山大诺夫主编的1954年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就把联系和发展都看成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作者在写普遍联系一章时,专门写了“现象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规律”这样一节。在论述运动和发展一章里,也专门写了一节阐明“运动和发展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规律”。大家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没有简单地把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看作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斯大林也没有这样说过。这是因为,联系和发展是事物的属性,不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规律一定就是事物间的联系,但是,联系不一定就是规律。因为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只有那种本质的、必然的、重复出现的联系,才能称之为规律。同样,规律总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但是,不能说发展本身就是规律。因为发展这个概念,只说明事物在运动,在发展,处在变化的过程中。但它并没有揭示事物发展及其现象发生、发展的根源,也没有说明事物如何发展、向哪里发展及其发展的总的趋势。所以,不能说发展就是规律。

      二 研究对立面的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中心任务

      从毛泽东给唯物辩证法下的定义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是非常重视统一性的问题的。早在1936年11月,毛泽东在读西洛可夫等著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时,就曾写下这样一条批注:“辩证法中心任务,在研究对立的相互渗透即对立的同一性。”[4]79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重申过这一思想,并严肃地批评了罗松塔尔、尤金主编的《简明哲学辞典》第4版否认统一性的错误观点。“辞典里说,‘像战争与和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生与死等等现象不能是同一的,因为它们是根本对立和相互排斥的。’这就是说,这些根本对立的现象,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同一性,它们只是互相排斥,不互相联结,不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种说法,是根本错误的。”[5]194 毛泽东这样重视对立面的统一性,绝不是偶然的。因为对立面的统一性是事物矛盾的根本属性,它涉及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是什么东西的统一;是怎样的统一;怎样才能统一;为什么对立面会转化;怎样才能转化。如果我们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就在根本上学懂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