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及设备采购和使用的效益审计。效益审计首先 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将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汇总, 从定量上计算设备的使用率、出差率、磨损率、废品率等等 指标;在定性上,分析设备的使用是否发挥了最大效用,是 否达到了最大、最多的功能,当得出相关指标后,再对影响 这些指标的因素进行分析,对设备进行综合经济效益的审 计,找到改善设备使用情况、提高使用效率的途径,使设备 在采购、使用、管理、改善等方面,获得更经济、更合理的效 益。效益审计对购入的材料也可以通过核算其成品率、使 用率、材料周转率等指标,来达到考察质量、不断完善采购 渠道、为企业节约采购资金的目的。 2、能源消耗的效益审计。能源的消耗通常包括煤、油、 天然气和水。效益审计是对企业能源利用的合理性、合规 性、有效性、节约性进行审计,以此来挖掘企业潜在收益。 特别是对高耗能的生产设备使用情况的效益审计,分析其 继续使用的必要性、合理性,必要时可以建议生产部门对 高耗能设备进行控制使用,加强耗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并通过利用废气和回收余热的方法对能源进行再利用。审 计人员在能源消耗的审计中应将审计的范围延伸到企业 经营生产的各个环节,审查是否有节能制度作为保障以及 制度的执行情况,以此来达到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的目 的,实现“降本增效”,促进节约型企业的建设。 3、资本运作和投资的效益审计。既然是投资,就必然 会产生风险。审计人员要将风险导向审计的思维方式运用 到投资的效益审计中,及时帮助经营者发现风险、规避风 险。通过运用“量—本—利”的投资效益审计思路,将效益 审计贯穿到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计划、投资决策、中间运 作等各个环节,并及时核算静态投资回收率、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税率、借款偿还期、内部收益率、实际生产能力利用率等财务指标,分析项目投资后每一年的变化情况,并不 断将市场因素、行业因素、人为因素与指标变化的情况进 行投入产出的分析,及时调整投资战略,减少投资风险。由 此,既可盘活企业的资本,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又可保证 企业运作的效益,使企业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4、管理费用的效益审计。管理费用所涵盖的范围比较 广泛,从节约企业资金的角度来说,应着重对办公费、差旅 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等日常费用支出进行控制和把关, 审计管理费使用的是否合法、合理,是否经济,并结合财务 预算管理,提高费用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费用的支出, 以降低管理成本。当然,在资金的使用上不能仅仅从“数” 和“量”上进行控制,必须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和企业的 发展,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相互结合,这样才能正确地对 管理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 的方案和办法,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资金的节约。 5、人力资源运用的审计。在企业中人员的层次往往分 为三类,即初级人员、中级人员和高级人员。合理利用人力 资源,不仅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能为企业提高 效益。这就需要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运用不同的管理和考核 办法。在人力资源运用上的审计,主要体现在审查企业招 聘人员的制度、程序是否合规、合法;评价企业对人力资源 运用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人尽其才;员工奖惩制度机制是 否建立、健全,能否得到有效贯彻;工资福利管理是否合 理、合法和有效。在人员的考核上,根据不同岗位的人员制 定相应的指标体系,以此来考核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 高工作效率,增强责任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