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经费的项目化保障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现代审计与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审计经费实行项目化预算管理源于以下几点思考:

      1、财政预算改革为审计经费项目化保障提供了制度基础和外部可行性。国家在1999年就掀起了新一轮财政预算改革,当时的改革思路是:改革部门预算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把各预算单位的支出划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而项目支出预算是预算分配需要考虑的一个大块,它主要包括“经常性业务费”等,在编制预算时要求将专业业务支出与日常公用的无定额支出项目支出分别进行申报。

      2、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的项目化管理为审计经费项目化保障提供了运行机制基础和内部可行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管理已实施了好多年,项目计划的编制、运作较为成熟、规范,实现审计经费的项目化管理可以与审计计划的项目化管理相互配套、相互衔接,有利于准确计算、衡量审计项目总审计成本和单项审计成本,合理评价审计工作的效益、效率。

      3、审计经费的项目化保障具有实践上可行性。审计署近年来实行了经费自理,在实践中内部对每个审计项目进行项目预算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好的做法;有些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经费申报中,也探索着按审计项目编报,即内部先按照审计项目计划提出每个审计项目所需经费,然后统一汇总成全年审计项目所需经费编列经费预算;陕西省审计厅曾设计过经济责任审计按项目大小保障审计经费的制度,经过测算一般省级每个项目3-5万元,县级每个小项目0.3-0.8万元,每年由财政依照上述标准按审计部门实际审计项目数予以拨付审计所需经费,这个制度对于财政、审计都很透明,具有极强地操作性。这些有益地试点与探索为审计经费的项目化保障奠定了很好的实践基础。

      审计经费的项目化保障必须把握和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把审计机关的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区别开来。基本支出经费主要保障审计人员人头开支,必须保证审计人员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不低于同级机关人员平均值。其次,需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审计机关的性质与特点。审计机关的工作,是直接承担法律规定的审计任务,执行审计任务时在人员培训、专业技术储备、办公自动化设备、食住行等方面需要花费一定的前期投入以及较大的工作成本,在核定经费开支的标准时不能单纯地以工作人员人数为基数核定经费,必须以审计项目任务和工作量为依据,从实际需要出发,科学地测算项目定额标准,才能正确地核定审计机关的经费。第三,审计项目经费具体测算中,必须充分掌握每个审计项目对象基本情况、资产资金规模、被审计单位所在地和主要业务对象工作地、以前审计具体花费情况,合理预计审计开始时间及持续周期,详细测算每个审计项目审计准备所需资金量(审前业务培训、会议安排、审前调查及资料收集等准备工作费用)、实施审计项目活动所需费用(审计组往返审计单位差旅费及驻点期间食宿、交通、通讯、人员补助和业务开展所必需其他办公开支等方面大致费用预计,还要考虑审计过程中开展必要的审计调查和延伸审计费用)、审计撤点及后期业务、办公开支和结果文书送达、决定执行等费用。当然还要考虑不可预见支出,应预留1-10%机动经费。通过这些更加详尽的预算编制,我们可以形成一个年度的审计项目工作计划及经费预算。由于审计经费的项目化管理是与审计项目计划相匹配的,因此这项工作应与

      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同时进行。最后,审计经费项目化保障制度建立后,在合理测定审计项目经费标准定额基础上,最好按审计项目大中小或其他分类确定单个审计经费预算标准,实行量化管理,在这一前提下,由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审计机关项目计划总数如数安排经费预算、如数拨付资金。为适应审计业务的特殊性,财政、审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不断修正审计经费预算标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