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测度方法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商场现代化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6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审计质量研究中,是如何将难以观察的审计质量通过数理化的表达加以输出呢?在大量实证文献中,主要使用了以下测度方法:

      1.审计费用溢价

      不同审计师之间的费用溢价,在一定程度上是审计质量的指示器。更多的审计费用往往隐含着更高的审计质量,因为其要么代表着更多的审计投入,要么代表着更高的专业技能。Si mon 和Francis(1988)利用美国上市公司数据,认为:“八大”对比“非八大”得了16%~19%的溢价。Craswell、Francis和Taylor(1995)认为“八大”的溢价,实质上由两部分构成:品牌名誉溢价和行业专长溢价,而对澳大利亚审计市场研究显示:在某一行业,具有专长的“八大”比不具有这种专长的“八大”赚取了平均34%的溢价,同时“八大”的品牌名誉溢价相对于“非八大”大约为30%。

      2.审计质量的需求

      Jensen 和MecKKling(1979)认为审计需求是源于所有者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代理成本导致了审计的产生。而公司面临着不同的代理成本,从而产生对不同层次审计质量的需求。Francis 和Wilson(1988)研究了管理层持股、基于会计盈余的激励计划等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在控制样本公司规模和增长速度的基础上,代理成本的变化能很好的解释客户在“八大”和“非八大”之间的转换。Beatty(1989)认为IPO 公司普遍存在着被低估市场价值的现象,而高质量审计服务有助于降低投资者关于IPO 公司的不确定性,研究证实了他所建立的假设:IPO 公司所选择的审计师的声誉(是否“八大”)与IPO 定价正相关。

      3.诉讼和制裁

      审计师是否发生审计失败,是判断审计质量的一个标准。因此,伴随着审计失败,审计师所遭受诉讼与制裁的多寡,可以作为支持高低审计质量分化的证据。Palmrose(1988)考察所有涉及“八大”以及“非八大”的诉讼案件(472起)以及事后的解决(183起),Palmrose 认为虽然在“八大”内部存在着一些差异,但“八大”作为一个整体有着相对较少的诉讼纠纷。而针对行业专长,Carcello 和Nagy(2002)发现拥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较少地受到证监会的制裁。

      4.审计报告

      关注于审计师的直接服务成果:审计报告,其所具有的信息解释能力,则对审计质量进行了直接地衡量。Lennox(1999)建立一个上市公司破产模型,考察审计师规模和审计报告的准确性之间的关系。Lennox 发现“六大”事务所对破产公司的更有可能出具了“不清洁”审计意见,而对非破产公司更可能出具“清洁”意见,因此,“六大”的审计报告更为准确。Francis和KKrishnan(1999)认为公司具有高的会计应计项目,隐含着管理层操纵盈余的倾向或更大经营不确定性,就会相应增加公司收到“不清洁”审计意见的概率,但这样的研究结论只存在于“六大”审计样本中,说明“六大”相对于“非六大”更稳健。

      5.经鉴证的盈余质量

      在理性的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借助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因此财务报告所代表的盈余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证明审计师是否履行了法定职责,保证了审计质量。Teon 和Wong(1993)认为由于市场上投资者无法直接感知潜在的公司真正盈余,而要借助于经审计师鉴证的财务报告数据,因此不同的审计质量,就会引起不同的市场反应。结果表明:经“八大”审计的公司盈余反应系数显著高于“非八大”审计的公司,从而报告了更为准确的会计盈余。Balsam、KKrishnan 和Yang(2003)检验了“六大”的行业专长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发现由拥有行业专长的“六大”所鉴证的财务报告含有较低的操控性应计和较高的盈余反应系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