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审计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并深入剖析的一种活动。在国外,管理审计也称为经营审计、效率审计、绩效审计、经济效率审计、项目成果审计,以及“3E 审计”等。管理审计重点是度量评价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和效益性。管理审计除了应用核对法、盘点法、调节法、查询法等传统的审计方法以外,同时需要大量应用经济活动分析方法、现代管理方法和数理统计及数学方法评价组织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其方法如下: 1.“遵循性”审计法。针对管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管理模式和固有的思维习惯,对问题的是与非做出判断。 2.“思维创新”审计法。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并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判断。 3.“因果分析法”。从事件的起因查起,最终查出结果。其优点是循序渐进,审计内容较为全面,但审计所需时间较长,技术难度较大。在没有审计线索的情况下,多采用此法。 4.“果因分析法”。从事件所产生的结果查起,最终透析出原因。其优点是方法简便,需要时间较短,但审计内容不够全面。如果掌握了审计线索,可以考虑采用“果因分析法”。 5.“解剖麻雀”审计法。强调管理审计要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与解剖,“解剖麻雀”法停留在“微观”层次。 6.“高屋建瓴”审计法。深入地了解“微观世界”之后,审计人员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对“微观”进行总结、提炼,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此法提高到“宏观世界”。 7.“先入为主”审计法。就是审计人员根据掌握的审计线索,依据自己的职业经验,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判断。优点是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缺点是如果审计人员的判断出现偏差,反而会迟滞审计工作进度。因此,职业经验不足的审计人员不宜使用。 8.“否定之否定”审计法。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由于受环境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做出的审计结论往往不可能一次完成,先前的审计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时,如果审计人员发现了这一偏差,应对原有的审计结论进行否定,重新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