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审计查证质量。审计报告质 量取决于审计查证质量,即在审计查证 阶段,要把各类问题查深查透,做到审计 取证的数据和事实客观真实、描述恰当, 审计底稿编制完善、条理清晰且编制依 据合理,对有关问题定性准确,并据以编 制“审计事实确认书”,为撰写审计报告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注重各个环节的衔接性。在审计 报告形成阶段,审计项目管理者应再次 对审计的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和事 实确认书等环节有关事实、数据的一致 性进行梳理核对,进一步评价审计活动 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避免疏漏和误差,看 重大问题是否存在漏查,并制定有效的 补救措施进行补救。 3、适当开展审计分析。审计分析虽 不是审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在审计 报告撰写前合理开展审计分析,有利于内审人员正确认识和判断问题的轻重程度、 产生的根源及危害性,有利于透过表象抓 住问题的实质。通过分析,对审计的问题 进行研究筛选和加工提炼,把微观成果提 升到宏观层面上,同时也为下一步开展审 计评价、提出审计建议提供铺垫。 4、准确把握评价尺度。审计评价是 审计报告的精髓,也是审计报告中的难 点。(1)评价侧重点要适当。要区别全面 审计、专项审计和离任审计(含领导干部 履职审计)等不同的审计项目,有针对性 地开展评价。审计评价要突出重点,以点 带面;审计评价要围绕预定的审计目标 开展,不可扩大评价范围,不能对未进行 审计的内容和未涉及的事项进行评价。 (2)遵从“疑事从无”的原则。即审计依 据、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以及由于各种原 因导致模棱两可、事实不清的问题和事 项等都不应在审计报告中进行评价。(3)划分审计评价与业绩评述的界限。审计 评价不等于业绩评述,二者的侧重点不 同,目的不同,表述方式不同,但在某些 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交叉点,必须正确 把握二者的界限,不能混淆起来。(4) 确保审计建议与意见的可行性。既要高 屋建瓴,体现一定的政策性和指导性,符 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同时也要 结合实际情况,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 作性,否则可能造成被审计单位难以达 到整改要求或整改中不着边际。对需要 整改和能够整改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 建议和意见,对既成事实无法整改补救 的一般性问题要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 对个别虽未造成损失和风险的重大问 题,除要求整改外,还应向主管领导提出 追究责任的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