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国家审计风险 模型的构建 研究国家审计的风险导向审计模 式,首要问题便是对审计风险模型的选 择。关于国家审计风险模型,迄今尚未明 确提出,更多的是借用独立审计准则中 的有关模型,即审计风险=固有风险× 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但是,这一模型难 以满足国家审计对风险控制的要求。参 照IAASB最新的审计风险模型构建的我 国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的国家审计风 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隐瞒风险× 检查风险×公告风险。其中,审计风险指 审计结果公告发布后国家审计机关遭受 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重大隐瞒风险指 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问题的可 能性;检查风险指审计人员未发现被审 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问题并做出不恰当审 计结论的可能性;公告风险指导致审计 报告与审计公告内容之间存在差异的可 根据审计公告的现实情况,结合国 家审计结果公告内容的形成和使用过 程,公告风险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①保密性风险。由于可能涉及到国家机 密,国家审计报告的内容不可能做到全 部对外公开。与此相联系,存在两方面的 风险,一是公告了不宜公开的内容;二是 因对保密原则的错误理解或主观上以保 密原则为借口将可以公开的内容不对外 公开。②独立性风险。目前,我国国家审 计仍具有较为明显的“政府内部审计”特 性,独立性较差。审计公告内容的“裁量 权”很大程度上归属于政府,对于审计报 告中的实质性、敏感性问题能否被公告,审计机关并不能独立决定。③理解性风 险。目前,国家审计报告在通俗性上还需 要做很大的改进。如果将审计报告内容 不加修改就对外公告,对于普通社会公 众来说,有些内容是难以理解的,从而产 生对审计结果理解上的偏差。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国家审计风险 1.科学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隐瞒 风险。重大隐瞒风险是决定审计风险水 平的一个重要因子。在审计过程中,要区 分不同性质、类型的被审计单位,理清影 响重大隐瞒风险的各项因素,科学评估 重大隐瞒风险的大小。在期望审计风险 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根据重大隐瞒风险 的大小确定检查风险水平,进而确定具 体的审计程序、方法、范围和重点。 2.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公 告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但将被审计单 位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公布于众,实际上 也将审计机关自身工作质量公布于众。 因此,审计机关必须依法做到独立、真 实、客观、公正。坚持把握好公告内容与 保密原则的合理边界,在“裁量”公告内 容时做到有据可依。同时,进一步增强审 计机关的独立性,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 确定审计机关对公告内容的独立决定 权。另外,应有效保证公众对公告内容的 知情权,做到公告内容通俗易懂、查阅方 3.保证公告结果的完整性。审计公 告本身应具有完整的逻辑结构,如以审 计处理情况及建议结尾等,而目前部分 公告的结尾延伸出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 实情况,属于“审计结果的结果”。这不仅破坏了审计结果公告文本本身的完整 性,而且这些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情况 难以核实取证。 建议在审计过程中有意识地发掘被 审计单位的一些值得宣传推广的经验做 法,并将其纳入审计结果公告之中,被审 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可以随同审计结 果公告一并发表,但应列于公告正文之 4.防止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出现“过” 与“不及”。揭露问题并不是最终目的,解 决和遏止类似问题的产生才是根本。审 计结果公告制度实行后的结果不外乎以 下几种:一是公告无内容,淡出公众的视 野;二是因内容较少而引发官官相护的 怀疑甚至质疑;三是仅有部分内容有新 闻价值,引起关注和积极讨论;四是查出 的问题非常严重,引起轰动、争议,甚至 出现极端情况影响社会稳定;五是查出 的问题反复出现,各方面见怪不怪,不再 引起注意等。这些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 制度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并非一 劳永逸,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认真分 析形势,深入实际,把握社会发展的脉 搏,严谨细致地取证,在公告前请示上级 政府并反复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以排 除公告风险;另一方面则要防止制度化 带来的僵化与形式化,不能“为了公告而 公告”,这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全面推广 尤其是在部分地方执法环境受限较多的 情况下更易形成一种趋势,应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