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随 着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我国初步建成 了部门预算的基本框架和制度体系。通 常公共支出体系由政权建设领域、事业 发展领域、公共投资领域、收入分配调节 领域等4个方面组成,由于这些领域的 政权机关和公益性事业单位无法通过市 场交换方式补偿其消耗的成本,因此,必 须以公共预算拨款的形式来保障其正常 运转的资金需要。效益审计就是要注重 审查行政事业单位执行这些改革制度的 情况;审查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使用和 管理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 性;着重审查公共资源配置是否体现了“一个适应”和“三个要求”,即部门预算 编制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合理 地保证“事业运转”(吃饭)与“事业发展” (建设)的需要;支出结构安排上是否体 现了公共财政的要求,有效地解决了公 共支出“越位”与“缺位”的问题;分配中 是否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注重支 出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否按照提高公 共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体现“成本—效 益”的原则。通过检查部门预算的编制情 况,揭示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制度不落实、改革不到位、运作不规范等因素而导致 的公共资源使用不合理问题,进而,推动 部门预算编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合理配 置公共资金,从根本上规范行政事业单 位资金支出管理,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 效率和效果。 审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 主要包括:经批准的预算是否严格执行, 预算调整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报批,支出 是否存在超预算问题;主管部门是否依 法及时向所属单位批复经费预算,是否 及时、足额拨付预算资金,有无截留、拖 欠和越级拨款问题;人员经费支出是否 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执行,有无超标 准发放奖金、津贴和福利;公用经费是 否统筹安排、计划开支、合理使用;审查 房屋、车辆等固定资产拥有量及维护、 管理、利用情况,其他办公资源配置是 否合理有效,行业或部门是否建立闲置 资产、存量资产调剂使用等财产管理和 处置制度,有无资产闲置浪费现象;部 门单位工作目标(经济目标、事业目标) 完成情况,各项经费开支是否取得较好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无损失浪费 二是专项资(基)金的管理与使用情 况。主要指政府部门管理的专项资(基) 金,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 抚安置等社会保障资(基)金以及污水治 理资金等的管理与使用情况。通过对这 些资(基)金的审计,发现资金管理和使 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揭示资金管理单 位因截留、挪用等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 浪费现象,规范资(基)金管理,最大限度 地发挥公共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 运作效益情况。主要结合现行的国有资 产经营管理、收费收缴管理等办法,通过 检查国有资产投资、调配、拍卖、转让、出 租等的运作情况、收益核算情况和使用 管理情况,找出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 产运作中存在的诸如管理不规范、效益不 明显或资产资金损失浪费等方面的问题, 揭示在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作与经营 行为的规范化,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 产运营风险控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 有资产运作效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 有资产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