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丰 富、完善的知识结构是提高审计人员 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从胜任各行 各业的审计工作的需要着眼,审计人 员的知识应该是相对全面的,至少应 包括:①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审计 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基础,一般包括 会计审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如财务会 计和对外报告、外部审计与内部审 计、管理会计与审计、税务、金融与财 务管理等。同时这些知识也应随时间 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充 实,使自己成为“内行”。②与审计职 业判断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审计 职业判断不仅仅是经验判断,更是科 学判断,即审计职业判断更需要以科 学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如系统论、信 息控制论、预测学等能力科学为审计 职业判断提供理论、方法和步骤;运 筹学和统计学中的线性规划、排队 论、抽样论等数学方法为审计职业判 断中样本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经济 学、商务计量、组织行为、经营管理、 风险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提供 了与审计执业范围有关的知识。这些 知识结合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方法 和程序就能够帮助我们在错综复杂 的现象面前不迷失方向,从而能够抓 住要害、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已 在职的审计人员可通过后续教育和职 业培训来完成;对选拔过程中的审计 人员,要严把控制录用关,选聘要以年 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工作责任心强、 业务技术精为标准,不能为盲目扩大 从业人员规模为降低准入门槛。 2.培植审计人员良好的职业品 格。培植良好的职业品格必须加强职 业道德教育、强化道德意识,提高职 业形象。在实际操作中可定期举办职 业道德考试、案例分析、注重对审计 人员职业道德的考察、分析,并建立 档案跟踪考察。 3.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企业 文化、管理风格等非财务信息。审计 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所获审计信息的数量及质量。由 于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 着“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因而以 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信息作为基础与 依据,才能在判断中做到情况清、方 向明。因此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管理 模式、企业文化时要系统、周密,防止 遗漏主要信息;筛选信息时,通过提 要法、典型法、抽象法、归类编目法等“去粗取精”,用“相关性”、“可靠性” 等“去伪存真”;加工信息时,要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充分运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去把握重要 性水平、选择合适、恰当的审计程序 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从而把 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信息兼顾考 虑,同时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取 富有代表性的信息作为依据,从而做 出整体性判断。同时,为了丰富我们 的判断经验,可利用观察日记、工作 日记、工作总结、备忘录等形式来储 存新信息,建立个人信息库,以便于 以后查找、利用或与别人商讨、交 4.改革审计机构的收费模式,确 保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为 确保审计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建 议成立独立机构“审计收费委员会” 由审计收费委员会向被审计单位收 取审计费用,负责为被审计单位选取 事务所,同时对审计人员所得出的审 计结论负有监督责任和义务,降低因 受托责任关系混淆不清而使审计人 员备受外界干扰而做出的不科学、不 公正、不合法的职业判断风险。 5.建立和健全审计机构的质量 控制体系。审计组织机构是审计人员 的工作场所,也是审计风险的最大承 担者。故审计组织机构在建立考评机制时应注重考核标准的科学性、增强 考核标准的可操作性,对不同的考核 标准分配不同的权重;同时重视考核 的结果,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 激励机制时应真正树立人本管理的 理念、建立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 结合的合理的内部激励,从而调动审 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避 免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道 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同时也要重视人 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和企业文化的建 设,推行职业生涯管理,为审计人员 提高应变能力、判断水平,实现自我 完善、自我超越提供发展空间和支持 条件。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时坚持“五问”:一问审计人员之责;二问项 目负责人之责;三问部门经理之责, 四问主任会计师之责;五问前任之责 即无论责任人调到何处,都应按追溯 程序、追究责任。建立问责制的前提 是应规范各类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 质量管理中的责任,从而加强审计项 目质量控制的制约机制,完善审计质 量的长效机制,从而提高审计职业判 断水平。 6.加强法制建设。首先应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制定《注册会计师 法实施条例》。我国的《注册计师法》 制定于1993年,距今已有6年,其间, 注册会计师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因此,我们应对《注册会计师 法》做适当的修改。同时,为增强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