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社保资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作 者:
洪斌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浙江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确立审计目标,理清审计思路

      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基金(以下简称养老基金)审计的目标是促进资金管理部门加强内部管理,管好、用好社保资金,使其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同时,对养老基金的支撑风险进行分析和动态评估,提出风险应对机制的审计建议。基于养老基金的参保人数多,数据量大的特点,我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库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动态分析,量化支撑风险,通过因素分析法,提出风险应对机制的审计建议。

      二、明确审计步骤,提出审计方法

      首先,审计人员应完整地下载参保人员基本数据库,验证电子数据真实性,将电子数据与业务、统计、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其次,根据业务处理流程和内在的逻辑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即:基金的年末余额=年初余额+本年增值+本年保费收入-本年保费支出,基金的存续期平衡可以表述为保费支出=保费收入+保费增值+财政补贴;再次,运用专家调查和统计调查的方法确定四项主要风险因素及其可能取值范围,即:参保人数、基金增值率、待遇增长率、参保人员平均寿命;最后,编制审计模块,量化支撑风险。

      三、应用审计技术,编写审计模块

      运用SQL-SERVER 2000工具,按变量定义、循环判断计算、数据输出三个小模块,编制基金风险的计算软件,按参保人员年龄、级次、性别对原始数据进行归类,形成计算程序运行的基础数据库;同时,建立承载计算程序结果输出的结果数据库,并在结果数据库中设定每个参数的选值和计算年份的余额等。为保证计算分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运用专家咨询、统计调查等方法确定各项风险因素及其可能取值。具体操作模型(如图)。

      四、分析计算结果,量化支撑风险

      运用SQL工具,从计算程序输出的结果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静态、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

      按目前水平进行测算,基金将在6至7年内出现缺口,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缺口可能越来越大。按现行支付标准计算,全市将有113亿元的资金缺口;如按14%待遇增长率计算,全市将面临364亿元的资金缺口。对此,审计建议应进一步改进养老基金的制度设置,并强化征缴力度。

      2、动态分析

      审计人员动态分析时,应考虑三项指标:

      基金增值率。现有65%的基金为一年期存款,其余为活期存款,加权利率约为2%。若基金增值率提高1%,计算期内市本级财政补贴总额将减少1.3亿元,全市将减少10.1亿元。为此,审计建议应进一步强化基金管理,盘活存量基金,努力提高基金增值率。

      待遇增长率。若待遇增长率每提高1%,计算期内市本级财政补贴总额将增加2.8亿元,全市将增加21.8亿元。审计建议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政府财力可能,适当控制待遇增长率,降低基金支付风险。

      年新增参保人数。若每年新增加1000人参保,计算期内财政补贴总额将增加2.5亿元。审计建议应合理控制参保条件,加大审核力度,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确保基金的长期支付能力,维护政府诚信和社会稳定。

      目前,我国社会平均寿命为77岁,随着生活条件及医疗条件的改善,若平均寿命每增加1年,计算期内市本级财政补贴总额将增加0.9亿元,全市财政补贴总额将增加7.25亿元。

      审计分析表明,按影响养老基金支撑能力的大小,依次是待遇增长率、年新增参保人数、基金增值率及平均寿命,其中平均寿命为不可控制因素。

      五、几点思考

      1、审计思路与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同等重要,两者要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2、运用专家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确定了待遇增长率、基金增值率、年新增参保人数和超平均寿命人员生存年限等四个风险因素及其变动范围,保证了动态预测的科学合理性。

      3、仅市本级参保人数就达4万余人,用手工计算根本无法完成,而运行计算程序仅需数小时即可,极大的提高了审计效率和精确度,严谨、精确的计算数据为审计判断提供了有力支撑。

      4、该数据模型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思路,适合于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住房基金等所有社保资金的风险评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