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选项的切入点 效益审计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当前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开展效益审计,把握好切入点十分重要。通过这些年审计可以看出,行政部门的效益问题主要表现在损失浪费上,而且在有些地区和部门还很严重。审计查出的大量问题有些既是违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一种损失浪费。比如发现的虚报多领预算资金,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和设置账外账、小金库等问题,既是违规,同时又使国家的财政资金没有用到该用的地方,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也有一些问题看似没有违规,其实不合理,比如一些行政部门资产流失,物资出借不能回收,公用经费严重超支,采购成本过高,专项经费使用未收到实效等等,更是直接的损失浪费。 对损失浪费问题,究其原因一般都是管理上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部门在管理上存在问题,必然造成一定的投入,不能取得最大最好的结果,或不能以最小的投入达到特定的目的。因此,当前对部门预算执行开展效益审计,可以围绕损失浪费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促进部门加强管理的目的。正像《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所确立的,效益审计以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二、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特点 1.具有增值性。通过效益审计,检查资金使用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损失浪费问题,挖掘潜力,堵塞漏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就是为国家财政带来了无形的价值。正像美国审计署那样,他们通过效益审计每年为国家带来几百亿美元的财政收益。 2.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的直接效益全部流向被审计单位。效益审计的好处可以说全部都是被审计单位的,因为效益审计可以起到建设性作用,通过对问题的检查,主要是帮助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不仅是对问题的检查,更是对问题的研究。效益审计是要揭露问题,但不仅仅停留在对问题的揭露,而是要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深入地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不可能也不需要对一个部门的整体效益情况发表意见。效益审计更多地是对一个部门某一部分组织管理活动、某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评价,这种专项的效益审计有利于审计人员对某一问题深入研究,有利于审计立竿见影地收到实效,对被审计单位切实起到帮助促进作用。 5.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工作性质是一种专家行为。在进行效益审计时,不仅仅是关注事情的现状,更多地是研究并提出能够和应该达到的目标和效果;不仅仅关注已有的结果,更着重剖析产生结果的内部结构,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健全内部控制、改进管理的建议。 三、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项目模式 具体讲,在效益审计项目类型上,建议可以有以下几种模式: 1.缺陷+原因+政策措施 在立项时就基本知道项目的缺陷,这种缺陷主要是指,在一些机制和体制方面存在问题,通过审计收集证据,深入分析,找到原因,针对存在的缺陷,提出政策方面的建议。 比如,2004年,审计署组织对10家医院进行审计调查,就是要回答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大社会矛盾。通过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找到了原因,其中包括医疗制度改革后,有些地方财政对医院的投入不足,医院以药补医问题严重;也包括国际药品在管理体制上存在问题,从出厂到医院,诸多流通环节层层加价,收取折扣,回扣现象普遍,造成药品价格虚高,加重了病人负担。对此,审计从改善医院管理体制、机制上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2.问题+根源+改进建议 以查找问题为依托,延伸进行分析,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指出管理上的漏洞,提出改进建议,这种审计好像类似于一般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其实不然,这是要在挖根源上下工夫,所提建议要有可行性、指导性。 例如,2005年,审计署组织对科技部门和科研单位的科技经费审计,从查问题入手,查出转移和挤占挪用科技经费用于基本建设、对外投资、人员经费等,同时发现,有些课题和项目预决算编制不真实,科研成本核算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对问题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出了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对科技经费的管理上存在漏洞:一是科技经费管理部门课题项目库未完全建立起来;二是不少部门单位争取到科研项目后,在使用上疏于管理;三是科研项目的成果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对此,审计提出了改进管理的具体建议。 3.内控漏洞+评价分析+具体办法 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证明,任何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凡是内部控制良好,业务处理的正确程度就高,错弊情况就较少,效率就较高,效益就好;反之,正确程度就低,错弊情况就较多,效率较低,效益也不好。 效益审计可以搞专项的内控评审,即从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问题中进行分析提炼,揭示其内控的缺陷,指出已经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出具体的健全内控的建议。通过帮助部门单位健全内部控制,来解决由于管理松懈,内控不健全造成的资源、资金、人力的损失浪费,促进提高效益。比如审计中常见的一些现象,有的单位年初预算不按规定全部落实到具体项目,造成资金滞留闲置,影响使用效率,原因是未建立起项目库管理,对项目缺乏常规的立项、评审、批准和出入库管理的内控制度;有的部门重要物资借出后不能收回,造成损失浪费,原因是出借手续不严,未经审查批准,未对信用调查分析;有的部门购买办公用品、礼品时为个人和小集团谋取利益创造了机会,造成行政经费的大量浪费,原因是未实行批准、采购、验收等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失去控制;有的部门建设项目预算奇高,有的项目根本不具备建设条件,资金大量损失浪费,原因是在建设项目立项上失控,没有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设计方案和经费预算等立项和申请依据,有的虽然有,但未经过专家论证或论证流于形式;有的部门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原因是国有资产在管理上缺乏登记、建账、定期盘点、出租出借的审批以及处置环节的各种控制;有的单位小金库屡禁不止,原因是在资金运作过程中脱轨,缺少不相容职责的划分,有的收入被转移,有的支出被挪用,没有严格的审批控制;有的事业单位,股权转让未经批准控制,使转让收入形成账外资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