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6日,南京审计学院与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联合召开了“全国高校审计学科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论证会”。与会代表通过讨论和交流,就审计学科的独立性、课程设置的原则、核心课程的设计、教材建设的方案等问题进行了学术探讨。本文综述如下。 一、审计学科的独立性问题 (一)审计学与会计学的关系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审计学与会计学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有根本性的不同。中山大学李学柔教授认为,审计与会计的来源、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不同:会计学起源于生产,审计产生于委托受托关系的分离和存在正当的怀疑,两者没有血缘关系。会计学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审计学的理论基础是逻辑学。会计的研究对象是生产过程,而审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把审计学当作是会计学的延续和分支的观点已经过时,要用动态和发展的观点看待现代审计学。厦门大学王光远教授认为,从本质上说,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三大职能,这种职能定位,直观并形象地诠释了审计应用性强的专业特征。我国的审计包括三种类型,即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审计实践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审计与会计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从审计业务、审计对象、审计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等多个方面分析,审计都有着很强的独立性。中山大学张立民教授认为审计思维方法的不同也是审计与会计具有重大不同的重要方面。 (二)审计学科独立的条件 代表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审计学科的独立具备了理论和现实条件。中国人民大学宋常教授认为,社会现实发展为审计学科的独立提供了基础,社会对审计人才的大量需求也要求审计有一套独立的学科体系作为基础,审计学作为独立学科建设有很好的前景。兰州商学院杨肃昌教授认为当前审计理论的薄弱和不完善,需要独立的审计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来不断完善。南京审计学院尹平教授认为审计学作为独立二级学科已具备四个条件:审计学科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审计学科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审计学科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与相关学科具有明显的区分度。西南财经大学蔡春教授认为,无论是从职业对象、职业方法和职业功能来讲我国现实情况都需要审计独立出来。 (三)审计学科独立论证的建议 鉴于审计学科独立对学科发展的重要影响,代表们从不同的侧面就如何做好审计学科的独立论证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董大胜副审计长认为,先要争取使审计学科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而后,在这样的学科设置下建设审计学专业。南京大学杨雄胜教授认为,要考虑国际通行做法,找到国外大学设置审计学本科专业的权威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宋常教授认为,要在独立论证中把握好:审计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之间的关系;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中山大学李学柔教授认为要从审计实务界主要是三大国际审计组织的国际认可度及重大作用方面加强说明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署培训中心章柯副主任认为要从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角度提出更多实践证明。 (四)审计学科内容体系 清华大学贺颖奇教授认为,审计教育的内容与一般会计教育内容和职业会计教育内容(MPAcc)要区别开来。要以学科体系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归宿;兼顾全面性、针对性和适用性。南京审计学院时现教授认为审计学科内容体系涵盖四个主要部分(见图1):审计基础理论部分,它在相关学科基础上提炼而成;审计内涵与审计外延部分,与管理学边界重叠,沿管理流程而延伸和展拓,包括计划审计、组织审计、控制审计、责任审计等;审计技术与方法部分,应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及财务分析技术等系统构成审计技术方法体系;审计实务部分,按照审计活动专业内容和行业特点,确定财政审计、金融审计、投资审计等为审计体系构成的最高端部分。这样的系统设计,既是对审计实践发展的总结,又是对审计学科的丰富和发展,对于指导审计学专业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二、审计学科课程建设的问题 (一)审计学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牵引,以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为核心,是审计学专业建设质量得以实现和提升的关键所在。与会专家对此认识十分一致。清华大学贺颖奇教授认为安然事件之后,审计的方向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定期审计走向实时审计、在线审计,审计内容以财务信息为主转向以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重发展;行业管理从自律为主转向自律和外部监管并重;从咨询业务上来说,独立会计师已经把咨询服务和监督评价分离开来,内部审计师找到了新的机会,审计服务的核心意义应当是为组织创造价值和增加价值。这就要求审计学科在建设的过程中设计出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课程来,才能在实践中达到培养合格审计师的目标。天津财经学院于玉林教授认为,课程设计带有战略设计的特征,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核心任务,而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是有良好的课程体系,否则,专业教学将成为一句空话。 (二)审计学课程设置的原则 董大胜副审计长认为,要坚持面向宽泛、突出特色的原则。面向宽泛一是指面向全方位审计,而不仅仅是国家审计、社会审计或内部审计。如果说以前偏重于国家审计,那么今后应该用一个大审计的概念,既面向国家审计也面向社会审计,也面向企业的内部审计;二是指面向审计外的其他经济类的行业。惟有如此,审计学教育才能体现更好的服务社会的需求,才能实现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建设目标。突出特色是指突出审计学综合性强、应用性强、知识交叉性强的特色,恰当处理好课程设置的权重问题。既要体现出审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哲学、法学、政治学乃至于工程学相关的诸多内容,又要防止出现每一点都学到了,但是每一点都不精、都不深的矛盾。清华大学贺颖奇教授利用大量的调查实证数据,从审计学科的总体框架,审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体系和教学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审计学的课程建设。他认为课程的设置要和学科设立与发展、专业设置、外部环境综合起来加以考虑。课程设置尤其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中国人民大学宋常教授认为,“学科体系是基础,专业建设是核心,课程建设是关键”。课程要保持稳定性,要注重实质,兼顾形式,还要注意课程本身的原理性和可操作性。西南财经大学蔡春教授认为,“要重新确立审计学的地位,要有创新意识,课程建设要体现在整个审计学科的知识及学生所需的知识等方面。要把这些内容切成块,教给学生,建立科学的审计学专业知识框架。”审计署培训中心章轲副主任认为,课程设置要有主有次,要体现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层次性和相关性。同时,要很好地构建核心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既有宽阔的视野,又有前瞻性。天津财经学院于玉林教授认为课程建设的目的不是孤立的,和周围相关学科,相关研究成果是密切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