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增值服务体系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南通内部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6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海尔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监控机制

      其监控考核机制主要由以下思路构建而成:

      1.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

      所谓“受控”,除了干部主观上要能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有自律意识外,最关键的是集团要建立控制体系,控制工作方向、工作目标、控制财务,避免方向性错误,避免违法违纪。海尔的“在位受控机制”主要有以下项目:

      A.考核目标:按效果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

      B.日清考核:每天评价工作效果,日清日高。

      C.周考评:每周根据刚性指标完成结果进行优劣评价。

      D.月度考核:采用星级考核机制,每月根据市场目标的完成效果,对集团干部进行星级评定及业绩考核排序,同时执行表彰和警示制度,根据市场效果兑现激励。实现目标与激励机制的同步。

      E.年度考核:动态记分考核机制,根据积分确定升迁、轮岗、降职或撤职。

      F.考核目的:今天赢了,明天还要赢,经营者要保持创业、创新的激情。

      2.淘汰机制:末位要淘汰

      海尔的每一位中层干部的职位都不是固定的,“无功就是过”,工作不力就被淘汰下来。海尔的末位淘汰机制的考核原则主要是:

      A.10/10原则:排名前10%是示范终端,予以表彰;后10%是问题终端,予以警示。

      B.业绩淘汰:业绩考核排序连续三个月在后10%的人员要淘汰。

      C.违规淘汰:违反企业或国家规定要淘汰。

      D.淘汰目的:优胜劣汰,不断提高员工尤其是领导者的素质。

      为使上述“赛马不相马”的动态经济责任管理机制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集团公司必须保证能够获取准确、及时且具有权威性的经营考核数据;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最短板”;能够“一票到底”推进问题纠偏到位……反复的实践证明,实施日常化的经济责任审计正是实现这种需求的最佳方式,集团公司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确保了对“人”的“经营”效果,因此,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就成为海尔集团经营控制体系中的核心管理项目。

      海尔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思路海尔的经济责任审计坚持四条原则:

      1.审计结论权威性原则:审计中心出具的审计结论是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权威性依据。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对干部任期内刚性指标完成结果、资产质量及保值增值情况、现金流情况做出客观、公正、公允的鉴定和评价,集团将审计结论作为对干部考核、分配、升迁、降职或淘汰的权威性依据。

      2.“见数也见人”原则:集团领导指出,“审计不但要审数,也要审人。对审计工作发现的问题要落实责任,即使是1%的问题都可以转化为100%的责任,100%的责任人。”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仅仅揭示问题的数量、金额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只有解决了“人”的问题,才有可能使同类问题得以根治,即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是“人”。

      3.“时效性”原则:海尔发展的速度决定了对干部经济责任考核必须是动态、实时的,而非秋后算账。强调“时效性”原则,就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具有前瞻性,对领导干部进行事前预警、事中监控考核。

      4.“一票到底”原则:即经济责任审计不但需要关注日常审计结果,更要在集团的流程运营中担负着推进问题闭环解决的重任。

      海尔应对经济责任审计“瓶颈”的策略

      难点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界定的风险

      应对策略——信息化的日常经济责任考核机制

      海尔认为:如果只能在干部离任时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那么审计对经济责任的界定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我们能够使每一个部门都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由审计部门通过信息系统在这一开放的系统实施日常监控,随时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状况,则经济责任界定的风险自然被抵消了。

      海尔集团独特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日常经济责任考核系统”要求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从日常基础工作入手,分级分工审计,分阶段建立连续的干部责任控制台账,将离任时的审计风险降至最低。

      1.经济责任界定原则——目标预算考核原则:

      首先,集团与各事业(本)部负责人签订《企业经营责任目标书》,由审计中心实施“日监控”,出具月度指标完成情况的界定结果和年终经营绩效确认报告,由集团按其负债经营平台进行考核。

      2.经济责任界定的指标体系:

      海尔集团对干部考核最重要的数据就是效益(收入、利润等)指标,立足于在第一时间内掌控经营者的实际绩效,其指标的内涵与财务意义上的收入、利润有很大的不同。以产品部考核指标为例:

      A、市场链收入:不是指产品部会计报表中的销售收入,而是产品部出售给商流后,商流实际销售给商场的数量与商流采购价的乘积。对该指标完成情况,审计中心直接从商流销售系统中取数,这样就剔除了滞留在中转环节的“虚实现”的收入。

      B、市场链利润:不是指财务报表利润,而是“市场链收入”——实际销售成本——经营费用——质量损失——库存损失后的市场链利润,对该指标完成情况,审计中心直接从每日各本部的市场链损益系统中取数。避免了人为调整利润的行为。

      难点二——经济责任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缺乏公认尺度

      应对策略——搭建经济责任审计平台以及标准要素

      对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来说,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难以统一。甚至是同一项目,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有天壤之别。这使得经济责任审计难以确定一种公认的、不存在异议的评价标准。因此,衡量标准的难确定,为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结果造成了困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