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 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范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关键点之一。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内部控制不存在、不健全或执行乏力的审计对象作为重点或实施详细审计,同时考虑把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引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账目基础审计方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审计效率与降低审计风险的双重目的。 二、科学运用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要以财务收支为审计基础,但必须跳出财务收支审计的圈子。在审计方法上不但要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还要使用一些先进的辅助方法,坚持账面审计和外围调查相结合,注意对非会计资料的审计。采取多种形式,听取各层次干部群众意见,从各个渠道广泛搜集领导干部主要业绩和问题的资料,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审计工作。在对会计资料进行实质性测试之前,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及工作量,对内控制度薄弱环节多进行实质性测试,以避免审计资源不足情况下所产生的审计风险。 三、合理确定审计重点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要以责任人是否充分履行其受托经济责任为中心围绕其应该承担的财务责任、经营责任、管理责任这三个方面进行,同时,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行业和管理特点有所侧重。党政领导干部重点审计任职期间执行国家财政法规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单位资产变化情况、有无重大经济决策事项责任问题。企业领导人员重点审计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对任职期间的各类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全面审计,并按照真实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成本配比原则等,对不真实、不完整及错误账目进行调整,并编制资产负债表,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状态。 四、改进审计手段方法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事项的时间长、内容多、工作量大,组织人事部门对审计结果要求急,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改进审计手段,采用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一是拓展审计线索来源。领导干部是否廉洁,本单位的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审计人员应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设立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公开接待来访时间和地点、个别走访和座谈等多种形式确定审计重点、内容与方法,减少审计风险。二是充分利用常规审计的成果。责任人的廉洁与否,通常都能从财政财务收支上反映出来。调阅以前年度审计档案,了解以前年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新问题存在的可能性,对准审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是做好五个结合。要针对不廉洁行为隐蔽性强,特别是个别责任人利用职权搞转移支付或回扣的特点,坚持查一级会计单位与查二级、三级会计单位相结合,查本级会计单位与查关联会计单位相结合,查账与查实结合,内查与外调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 五、恰当做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评价要遵循客观公正原则,要逐步完善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评价要有根有据。审计报告不用感情色彩浓的词语,要实事求是。评价要注意谨慎性原则,审什么就评什么,要有针对性。审计证据不足或不太清楚的事项不做评价,超出审计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评价的措辞要恰当,有分寸。评价要注意责权分清原则。对所发现的问题,要分析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明确责任。对被审计责任人应负的责任,还要分清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故意责任和过失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评价可采用对比方法,在评价中进行分析对比,把实际数同计划或预算比较,同级或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比较,同历史水平比较等等,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评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 六、改善社会环境,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应积极向社会宣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负的责任,使社会各界对审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认识到审计人员不是万能的,不能期望审计能发现所有的问题。应该让社会各界理解,审计人员只能严格按应有的审计程序进行审查取证,经济责任审计必须要有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才能有效执行。另外,各方应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在责任人离任前执行,离任者应在原岗位接受审计并积极配合审计工作的开展。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应在离任前妥善处理和解决。只有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党政领导和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审计人员才能更好地执行经济责任审计,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