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6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始,西方各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且旷日持久的政府改革运动,它起源于英国,并迅速扩展到其他西方国家。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英国保守党政府推行了西欧最激进的改革计划,开始了在公共管理领域内以注重商业管理技术、引入竞争机制和顾客导向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这就是“新公共管理运动(New Public Management)”。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在对传统公共行政学理论批判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在新公共管理背景下,建设一个高效、经济、更负责任的政府成为国家、政府和民众的共识。新公共管理的核心特征是对政府绩效和责任的高度关注,这极大地激励了政府组织内部的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和成本意识,具体表现为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引入公共部门的管理,提高公共部门的运作绩效。新公共管理给政府责任机制带来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增加行政透明度、接受公众监督,要求政府注重接纳公众的意见,从而为公众利益表达和参与政府管理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可见,新公共管理运动是一个公共行政模式由权力至上发展到绩效至上的演变过程。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政府绩效审计已经成为政府绩效评估的一种重要工具。

      (一)强化政府服务意识,为开展绩效审计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从本质上说,公共管理不是管制而是服务。新公共管理背景下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关系转变成为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政府被界定为公共服务提供者,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满足社会公众对管理的需求。评估政府绩效,主要不是看它为社会提供了多少价值、投入了多少资源,而是主要考察它所利用的社会资源是否达到了经济性、效率性,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而对政府部门开展绩效审计正是对政府利用社会资源是否达到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一种监督和评价。因此,政府必须强化服务意识,以公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为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二)改革我国现行政府审计体制

      我国目前的政府审计体制是行政型的审计体制,其主要特点是政府审计机关对政府负责,其活动受政府影响。我国目前的审计监督实行的是上级审计机关和当地政府的双重领导,且以当地政府领导为主。即审计机关业务上受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指导,而审计机关的人、财、物等均归地方政府掌握,而且要对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如此体制下难免形成自己审自己的尴尬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因此,现行审计体制的“内部审计”的性质限制了绩效审计对政府及其公共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有关部门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随着中国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78%的问卷答卷者赞同或基本赞同国家审计的立法型审计改革。

      (三)政府绩效审计要制度化、法规化

      提高政府绩效对重振政府治理能力和公民对政府的信心,更主动地应付复杂的不确定的社会变革因素带来的挑战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目前政府绩效审计在我们国家政府审计工作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小,很多地方审计机构还都是尝试性的开展绩效审计。政府绩效审计作为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一种绩效评价工具,是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价和监督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要经常化、制度化。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要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这样才能确保这一工作持续不断的开展,成为各级政府审计机关的一项常规性工作。

      另外,尽快制定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准则或规范也是当务之急。政府审计准则作为指导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规范政府绩效审计行为的原则和标准,对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起着规范和指导的作用。1994年修订的《美国政府审计准则》明确说明其工作范围包括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两个部分。在该准则中规定了审计人员实施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计划项目的效果审计时应有充分的计划,并规范了绩效审计计划的内容。加拿大的《审计长法》中也规定政府审计的范围也已扩大到“3E”审计领域。瑞典也制定了效益审计准则和绩效审计手册。而我国审计署自1989年起开始着手制定我国政府审计准则,1993年3月审计署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1996年1月审计署提出了《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规划方案》,并于1996年底发布了38个国家审计规范,但这些文件主要针对财务审计而没有一个专门的规范或准则来规定政府绩效审计。虽然在许多规范中也有“对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等字样,但却没有具体的条文内容。因此,借鉴西方国家已颁布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和规范,积极推动我国绩效审计规范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将会有力地推动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

      (四)以人为本,加速审计队伍建设

      开展绩效审计不同于财务审计,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会计、审计以及相关法律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具备数学、统计学、运筹学、数量经济学、系统论、人力资源管理等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绩效审计需要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同时,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也是绩效审计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前提之一。开展绩效审计,除了需要精通会计、审计等方面知识的人员以外,还需要精通工程、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非财经类的专业人员。为适应这一特点,世界各国大多形成了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反观我国,目前审计机关绝大多数都是会计方面的人才,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也比较单一,因此,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培养适应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人员,广泛吸收具有法律、建筑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形成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