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重要意义 审计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审计机关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赋予自身的各项审计权力的名称、内容、实施范围、法律依据、审计程序和相关的工作纪律、执法责任以及审计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和每个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等,通过有效方式向社会公开,使审计权力的行使始终置于社会公众监督下的权力运行方式。其实质是以规范审计权力的行使为着力点,以公开透明为基本要求,以推进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审计为目标,逐步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行公开、结果公正、效率提高、监督有力”的审计工作管理体制,促进审计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为国家重要行政执法部门的审计机关,推行审计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利于解决审计权力行使中存在的“缺位”和“越位”问题。推行审计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首先要对各项审计权力进行全面清理,通过清理,使审计机关的职责范围、权限种类和执法依据以及每个审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的职责进一步明晰化、系统化和具体化,有利于审计人员更加清晰地把握并准确行使各项审计权力,真正做到执法到位而不“越位”,依法办事而不“缺位”。 二是有利于规范审计作业行为,提高审计执法水平。制作审计执法流程图,将法律法规规定的审计程序转化为流程图形式,是推行审计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必要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审计程序更加清晰、更加直观,便于审计人员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审计工作;另一方面,按照图示标明的执法流程开展工作,能够保证审计程序每个步骤、每个环节全部执行到位,不致遗漏,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执法水平。 三是有利于广泛接受社会监督,防止权力滥用。有效的监督是提高审计执法水平的重要保障。推行审计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为审计工作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提供便利条件,通过社会监督,有效防止审计权力的滥用,促进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严格执法,规范行为,提高质量。 审计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推行审计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清理审计职权和执法依据。首先要以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为基础,逐条查找对照审计机关行使的各项权力及法律法规依据,然后对机关内部各部门岗位职责自上而下进行梳理,并按照审计程序从一般审计人员到领导人员自下而上逐级进行排查,做到上下相互印证,确保各项审计职权和依据清理到位。 二是编制职权目录,制作流程图。对于清理确认的各项审计权力,按照权力类别编制职权目录,并制作相应的流程图,力争做到权力细化、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利于监督。 三是审核论证,确保质量。在清理职权、编制职权目录、制作流程图等工作完成后,要进行严格的审查论证,主要应审查权力的清理是否彻底,有无遗漏,各项权力是否准确,法规依据是否正确、充分,流程图是否简明、直观,是否便于审计人员操作和接受社会监督等。 四是选定公开载体,全面向社会公开。在公开形式和载体的选择上,要结合自身实际,本着既能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又有一定的超前性的原则,可以采用网络、报刊、电子触摸屏、政务公开栏等各种载体。公开载体选定后,就可以把审计职权、法律依据、流程图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有关内容,如公开承诺、办事机构、各部门以及每个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监督电话等全面向社会公开。 推行审计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推行审计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有别于其他具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保证其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是建立健全相关的学习培训制度。要通过加强学习培训,促使审计人员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地把握各项审计权力,不断提高依法审计的能力、自觉性和责任感,正确行使各项审计职权。 二是建立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制度。要保证审计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真正取得实效,就必须建立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制度,特别要对审计人员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行使职权不当的问题,防止和减少违规执法行为的发生。 三是健全和完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审计权力全面向社会公开,使审计监督已完全置于“阳光”之下。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执法责任追究力度,以促使审计人员正确行使审计权力,严格依法开展审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