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施风险导向内务部审计的措施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对外经贸财会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6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为适应现代企业经营高风险的特点而产生的,同时也是为量化审计风险、减轻审计责任、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而做出的一种尝试。它最早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目前,在我国仅处于尝试阶段。为加强风险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运用,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目前我国尚未对内审人员的职位要求加以规范,内审人员的素质较低,不具备现代内部审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专业构成来看,内审人员主要来自会计和审计专业,这就不利于审计范围的扩展。所以要引进跨行业的人才到内部审计队伍。同时,要加强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建设,发挥协会在信息共享、经验交流、人才培训和后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内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此外,还要重视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内审人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提倡保持并发扬坚守规则,勤勉敬业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2.加强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技能。要顺应市场经济,就不能逃避风险,而必须正视它,对企业而言,需要界定风险范围、理顺风险责任、建立风险模型和风险防范机制,这就是要靠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走出一条迎接风险、化解风险之路。因此要求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都应懂得风险语言,加强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技能,提高全体员工对风险的敏感度,以风险为导向做好各项工作。

      3.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我国内部审计长期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领导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有很大的随意性。对审计项目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等均缺乏客观标准和详细的计划,使内部审计缺乏效益和效率。由于内部审计缺乏提供服务的工作理念、缺乏与被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的意识,不重视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很少关注审计结果是否实际发挥作用,使一些内审部门形同虚设。在审计技术方面,风险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甚少,由此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因此,内部审计在转变目标定位,树立管理理念的同时,更要重视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以确保审计建议的落实。

      4.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的新模式。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内部审计更加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控制风险的目标是什么,控制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控制是否先进有效,控制风险有多大,是否影响管理当局的决策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新的审计环境要求审计人员应通过与企业管理当局进行有效沟通的方式,采用新的评价模式,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主要采用以下两个方法:

      (1)内部控制自评。即管理人员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帮助下,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提出审计报告,由管理者实施。通过内部控制自评反映当前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管理责任,从而保证良好的内部分工,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责。内部控制自评还可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并可减少工作量、节省审计工作时间。

      (2)利用网络信息开展动态评估。收集风险数据是企业常用的风险评估法。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收集有助于进行风险评估的企业内部控制状况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一定的指标来评估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企业机构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对日常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进行分工。特别是大型综合企业,指定专人进行对口分工收集资料,以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在熟悉本企业下属企业经营情况下,进行风险评估。数据库应包括企业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数据库法的优点是把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量化,发挥预警作用,以便及早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达到控制风险和防范风险的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