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师如何有效发现舞弊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财会月刊(会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由于舞弊手段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舞弊行为的隐蔽性,对内部审计师来说,发现舞弊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根据组织面临的实际情况综合实施各种审计策略。

      1.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关注舞弊环境。内部审计师在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当特别关注以下内容:①组织目标的可行性;②控制意识和态度的科学性;③员工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④经营活动授权制度的适当性;⑤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⑥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性等。

      但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固有缺陷,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内部审计师还应特别关注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态度和能接触资产的雇员的个人状况。内部审计师必须了解:哪些环节、哪些账户最有可能发生舞弊;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各存在什么样的舞弊动机和机会;组织管理人员品质如何,是否遭受异常压力;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异常交易事项;组织内部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是否存在较大冲突。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组织具备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良好畅通的信息沟通系统及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则产生舞弊的几率相对较小。

      2.开展周密的审计调查。内部审计师应充分发挥其常驻组织内部的优势,在舞弊行为没有彻底浮出水面、检察机关不方便介入的情况下,开展周密的审计调查,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师经常会遇到被询问对象不配合、隐瞒事实、说假话、作假证、百般狡辩等情形,因此内部审计师必须掌握询问技巧。

      对那些为人诚实、性格直爽的调查对象或与调查事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调查对象,内部审计师可采用“开门见山法”,直接向对方询问需要了解和核实的问题,要求对方给予说明。而对那些企图隐瞒事实、避重就轻、百般狡辩的调查对象或与调查事件相关的调查对象,内部审计师可采用“论据突破法”,即利用已掌握的部分证言、证据,避实就虚,虚实结合,围绕某一方面与调查对象进行交谈,待其露出破绽时,再用所掌握的证据进行反驳,使其不得不在证据面前承认舞弊事实。对于某些问题,当调查陷入僵局或者调查对象提出新的情况、新的线索时,内部审计师可将计就计,突击查账、盘点资产,进行现场核实,攻其不备。在有条件的组织,内部审计师还可设立热线电话或举报信箱。

      3.恰当运用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是指内部审计师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之间的特殊关系或通过计算分析重要的比率或趋势,以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分析性复核可以说是舞弊审计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和技术。内部审计师执行分析性复核有助于以下目标的实现:①确认经营活动的完成程度;②发现意外差异;③分析潜在的差异和漏洞;④发现潜在的不合法、不合规的行为。

      当内部审计师执行分析性复核发现意外差异时,应采用以下方法对组织进行调查和评价:①询问组织管理层,以获取其对相应问题的解释和答复;②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确认组织管理层所给出的解释和答复的合理性和可靠性;③如果组织管理层没有做出恰当的解释和答复,内部审计师必须扩大审计测试范围,执行其他审计程序以进一步审查核实,并得出恰当审计结论。

      4.追踪审计组织的决策环节。组织的各项重大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都需要经过组织管理层集体研究和授权。内部审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必须重点关注组织发生的所有重大事项,并追踪查阅组织的各项重要会议记录,详细了解每一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出台的相应政策及重大政策的执行情况,从中捕捉有用信息,发现舞弊。内部审计师对来自管理层的各种舞弊行为,要敢于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尽可能取得其他监督部门或有关领导的支持,以确保审核查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5.专业审慎和职业判断。内部审计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①具有预防、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审计时警惕相关方面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②根据被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审计的成本效益性,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③运用适当的审计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程序,以发现、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④发现舞弊迹象时,应及时向适当管理层报告。最常见的舞弊警告信号有:组织管理当局对审计人员撒谎或者过分回避审计人员的合理询问,对审计工作不配合;管理当局过分强调利润预算或目标;组织的重大决策由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决定;有关会计原则的应用过于激进;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非常薄弱;管理当局对组织外部的管理机构表现出不屑;管理当局表现出要冒意外风险的倾向;比较重要且难以审计的交易频繁发生;组织的结构分散且缺乏必要的监控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