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运用审计重要性原则的方法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宁夏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审计重要性和重要性水平的概念

      (一)审计重要性

      审计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重要性准则”第二条)。

      从以上概念中可以看出,判断错弊是否重要的标准是:看某一信息是否影响到使用者的判断、决策或审计目标的实现。若某一项错弊可能使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产生不良后果时,则该错弊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审计重要性有金额和性质两个因素构成。

      (二)重要性水平

      审计重要性以金额形式表现时称为重要性水平。审计重要性水平是信息使用者允许该项目(报表)审计结论存在错弊、漏报的金额上限。属审计重要性构成的一个因素。

      如:对一个年收入1000万元的单位进行审计,假如重要性水平确定为10万元,那么审计人员只能在10万元以内决定具体的重要性水平,可以比10万元少,但不能超过。也就是说:

      1.对信息使用者来说,该项目(报表)的审计结论中,包含着10万元错报的可能性;

      2.对审计人员来说,如果该项目(报表)的差错不超过10万元,就在可容忍的范围内。

      二、重要性水平的适用范围及作用

      “重要性准则”第六条规定:“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确定审计项目中的重要性水平,以决定审计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审计报告阶段,应当将审计发现的错弊及推断错弊金额与重要性水平比较,以评价审计结果,作出审计结论。”第二十六条规定:“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抽样时,应当利用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的评价结果,以计算样本量。”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

      (一)重要性水平的适用范围

      1.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使用。只要对审计项目不进行详细检查,就应在审计实施方案中确定重要性水平。

      2.选用抽样审计方法时使用。就是说,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中,只要对审计项目采用抽样检查方法,就应当使用重要性水平。

      另外,“对规模较小或者业务简单的审计项目,可以直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内容和重点”(“重要性准则”第十六条)。也就是说,实行详细检查的项目,可以不进行重要性水平确定和风险评估(但应在方案有关处注明)。

      3.对审计项目评价时(起草审计报告前)使用。

      另外,从重要性概念的产生、发展看,重要性初期“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审计技术方法》),但“重要性准则”中没有明确这一定义。

      (二)重要性水平的作用

      1.规划审计业务,提高审计效率。通过确定重要性水平,决定审计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抽样决策,提高审计效率。

      2.有利于评价审计结果。通过两个阶段重要性水平的比较,发现疑问,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

      3.可以保证质量,防范风险。抽样前提下,审计人员对未查事项承担巨大风险,需要重要性水平作基础。

      4.重要性水平在三个审计阶段的具体作用。

      ①准备阶段:围绕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重点、时间和范围。在这一阶段,重要性水平被看作是未发现错弊的限度。

      ②实施阶段:确定抽样规模。在审计实施阶段,要将重要性水平与风险评估等各种审计方法配合使用,尤其是在审计抽样过程中,经常运用重要性水平,因为对各个账户或项目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就是重要性水平。

      此外,“重要性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审计工作量。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的审计证据越多,审计工作量也越大。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依照重要性水平来确定所应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数量。”

      ③报告阶段:经过将审计发现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与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比较,在考虑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的基础上,判断某一项错弊或汇总的错弊,是否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决策或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

      重要性水平,必须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确定,主要把握以下四个环节:

      (一)选择判断基础

      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是确定重要性水平的首要条件,它由审计机关制定。审计人员只能在审计机关制定的判断基础之内,合理选用,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和审计质量的提高。一般情况下,根据非营利性或营利性单位分别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

      1.非营利性或收付实现制单位(行政事业单位)的判断基础为:通常为收入总额或者支出总额等,具体见表一。

      2.营利性单位、权责发生制单位:通常在税前净利润、平均净利润、收入或支出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权益)、费用总额、投资总额中确定或选定,具体见表二“判断基础”。

      (二)选择比率

      重要性水平的比率是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又一基本条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由审计机关确定。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单位应分别确定。

      1.非营利性或收付实现制单位(行政事业单位)的比率通常为0.5%-2%。具体见表一“比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