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送达”审计和“就地”审计相结合。在审计方式上,他们改变了过去传统的送达和就地审计纸质财务资料的方式,一是在实施审计前由被审计单位报送审计所需的电子财务数据,审计人员利用审计软件将报送的电子数据转化生成电子凭证、明细账、总账、报表,并利用软件对这些资料进行检查、计算、分析,将有关财务收支事项编制成审计日记或底稿,实施对电子账务的“送达”审计。二是在对电子财务数据审计的基础上,对发现的疑点问题,到被审计单位对原始凭证进行核查或由被审计单位报送原始凭证进行核查,实施对原始凭证的“送达”和“就地”审计。“送达”审计和“就地”审计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审计方式的灵活性,缩短了现场审计时间和审计实施时间,降低了审计成本,减轻了被审计单位负担。如对某职业学院的审计,按手工审计方法实施就地审计大约需要3周的时间,而使用软件审计电子财务数据和进驻被审计单位核查原始凭证、实施就地其他审计程序分别用了一周的时间,在同等人力资源情况下,审计总体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现场审计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 二是利用审计软件分析和审计人员经验判断相结合。在审计中,通过审计软件分析工具对被审计单位的收入和支出等项目的发生趋势、配比等进行对比分析,形成各种直观的图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经验和专业判断,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线索,利用审计软件的筛选、分类、计算工具,找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如在对某单位收入和支出的审计中,按月对收入和支出进行分析,发现12月收入和支出大大高于其他月份的情况,就把12月的收入和支出作为审计重点,发现了虚列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在现金收支审计中,根据规定的现金支出限额,利用审计软件的查询功能,将大额现金收支凭证筛选出来,再进行检查落实和计算取证。 三是审查会计数据和审查业务数据相结合。针对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医院等被审计单位业务数据实现电子管理并且数据量较大、手工审计根本无法统计出分类数据的情况,将审计电子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相结合,利用审计软件的筛选、分类、计算工具,将审计需要核查的数据分类整理、汇总、核查,并与筛选整理的财务数据进行核对,找出被审计单位业务处理和财务处理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用软件审计电子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结合,软件审计范围深入到了业务内容本身,强化了对被审计单位业务事项管理的监督,提高了审计业务和财务数据的关联性。如在对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中业务数据的审查,在医院审计中对其收费系统、药品库存数据的审查,发现了一些单纯审计财务数据所不易发现的违规问题。 四是固定化模板与灵活运用相结合。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在充分运用软件自带模板和审计工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和审计文书需要,利用审计软件开放性的特点,开发出各种小的经验模块和审计文书模板,如大额货币资金审计和个人所得税审查计算方法、审计日记和审计底稿模板等,并将所制作的模块、模板导出与其他人员共享使用。通过固定化模板与灵活运用相结合,使审计模块和模板通用化、共享化、固定化,进一步提高了审计软件的实用性,规范了文书格式、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减少了审计人员的重复劳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据分析、延伸检查、查找问题上来,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