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爱中(审计署副审计长): 广角、动态、开放 研究审计理论过去、现在、将来 把握审计方向 审计研究,首先应是开放式,不是封闭式;其次,审计研究必须多角度;第三,审计研究应该重视审计所处的大环境,大环境的研究应该是研究发展战略和前沿问题的重要内容;第四,审计研究应该是动态有序的;最后,审计的研究应该是百家之言,争鸣之言。 审计的大环境是审计研究重点之一。我们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虽说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离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还很遥远,如公共财政框架。经济体制改革既要完成工业化任务,也要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这两个过程的重叠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经历过。在这个变动中,各种课本上找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和新事物都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审计向什么方向发展?这个问题确实需要超前研究,超前研究就是研究审计环境。不把审计所处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环境研究清楚,我们就很难发现战略性的思路,很难找到最符合现代要求的前沿课题。 在审计署制定的2003至2007年五年规划中,我们提出了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观点,如财政审计是一个永恒主题。这种观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计划经济环境中是不可能提出来的,因为那时整个经济运行的中心是国有企业;再如从财政收支审计向以支出为重点的审计转变、大力开展绩效审计等,都是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而提出来的。 苏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总结审计工作 分析审计环境探讨审计局限 提出审计建议 第一个问题,审计监督的内容、范围在不断地拓宽,审计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审计部门靠自身的工作赢得了社会的尊重,赢得了应有的社会地位。我认为,国家审计至少在三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第一,为国家挽回了一些重大的经济损失。第二,规范了社会财经秩序。虽然总体上财经秩序还是比较混乱,没有审计监督秩序会更乱。第三,推进了财政改革。如部门预算改革。 第二个问题,审计所处的环境。审计的大环境是转型期,这个转型首先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化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其次是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必然引起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第三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势不可当,我们已经加入WTO,中国全球化的进程要进一步加快。WTO对我们是双刃剑,一方面给发展带来很多机遇,同时也会带来很大的冲击。过渡期过后,WTO对中国的就业、产业、企业的影响确实不可低估。我们要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必须利用外资,但要防止被外资所利用。市场化、工业化、国际化是我国政治经济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就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新的事物、新的变化,如市场行为、企业行为、个人行为的变化。这就需要根据新的环境建立和健全政策、法规,规范社会运行。此外,中国是一个很大的人情社会,存在官本位思想,这跟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社会运行的规则是权大于法,人情大于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管理和监督的任务非常艰巨,非常繁重,越是不健全,越是不规范,越需要国家监督。尽管过去二十年审计监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下一步任务更加繁重。审计监督的重点主要是公共权力、公共部门和公共资金。审计应以财政资金的审计为主体,以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财务审计为两翼。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审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通过审计防止权力滥用、规范公共部门运行和提高公用资金的效率。 第三个问题,审计监督局限性与整合监督资源。审计监督的局限性至少表现在三方面,审计监督的事后性、审计资源的有限性和审计信息的非对称性。审计监督的局限性要靠各种监督资源的整合来弥补,如人大监督、法律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舆论监督、内审监督等。要注意发挥审计监督的经常性、综合性和独立性的特点。 第四个问题,对审计监督提几条具体建议。第一,要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的审计,包括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转移,也包括省本级对下的转移支付审计。重点关注规范问题、挪用问题、及时性问题和使用的有效性问题。第二,开展对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的审计。第三,继续加大对部门预算的审计。第四,加强对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以及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的审计,加强对股份制改造的审计,加强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的审计。最后一点,加强对银行的审计,积极研究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后的审计监督问题。 周新生(陕西省审计厅副厅长): 管理监督并用 杜绝屡查屡犯 一般认为审计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审计机关被称为监督机关。实际上,审计的职责不仅是监督,还有管理。应当把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的监督与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预防和教育以及必要的管理相结合。审计监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屡查屡犯的问题仍然存在,根本原因是教育管理不到位。审计监督应当借鉴纪检委的做法,预防、教育和监督并重。这样可以把事后的监督与事前的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被审计单位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预防。要研究被审计单位的职责范围和业务流程,研究体制和政策的漏洞,建立被审计单位资料库。对大的监督对象,如财政领域、工程领域、税务领域,要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审计计划的针对性和连续性。 管理。对审计监督的对象要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借鉴工商、税务等其他监督部门的经验,按照资金量、业务性质、管理水平、诚信和风险水平等指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分类,重点审计那些管理水平低、风险水平高的单位或资金,进一步提高审计的针对性,提高监督的效率和效果。 杨肃昌(兰州商学院教授): 审计体制受到广泛关注应重视对体制的研究 第一,关于审计的职能定位。我国审计的职能定位应该适应我国的人大制度和财政制度,人大制度作为中国的根本制度制约和影响我国的财政制度,财政预算权是人大的基本权力之一,预算监督权也应当属于人大,而把财政审计作为审计主体的国家审计,其职能定位自然是配合和强化人大的预算监督,配合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上。只有这样,国家审计的发展才能与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相联系,审计资源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