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科与抗日战争

作 者:

作者简介:
肖际唐,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广州 510631

原文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在抗日战争时期,孙科主张坚决抗日,反对投降。他呼吁国共合作抗日,四度入苏求援。他还关注农村与民生,为战时经济建设献计献策,研究与前瞻战时战后世界关系与中国前途,并提出了清算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张。尽管孙科在政治上的妥协性多变性以及其旨在维护国民党统治,但从历史发展的眼光和客观上看,孙科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思想和政治活动基本上符合爱国、民主、自由的方向,顺应世界之大潮,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历史贡献。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4X(2006)05-0145-07

      孙科,是民国政坛上一个特殊的风云人物。称其特殊,一是其身份特殊,是民国之父孙中山之哲嗣,为一般人所不能比拟;二是其政治角色特殊,孙中山逝世后,孙科在蒋介石国民政府中,担任了重要职务,从行政院长,立法院长,国民政府副主席,国民党执行委员到外交特使,在政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党和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还有一个特殊就是孙科在国民党政治角逐中,其政治思想变化不定,时而是反蒋的领袖,时而拥蒋护蒋;时而坚决反共,时而又显露其民主倾向。其政治的多变性实令后人无法细究。本文拟就孙科对中国抗日战争所起的历史作用和地位作一简略探讨。

      一、主张坚决反击日本入侵,呼吁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1927年国共两党彻底分裂,因政见理念相异和为争夺国民党最高权力,孙科与蒋介石几度反目和合作,但总的来说,孙科基本上是追随蒋介石,成为蒋介石南京政府的重要一员。但是在对待日本入侵中国这一问题上,孙科坚决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主张坚决反击日本入侵中国,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最高层中力主抗日的最早声音之一。“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孙科就表示要对日本侵略军进行坚决的抵抗和反击,据冯玉祥日记记载“孙哲生先生等二十余人请政府增兵,派飞机前往援助”①。孙科还斥责何应钦抵抗不力甘心亡国之举。1932年3月,孙科与程潜等22人在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确定长期抗日方针案》;4月在上海发表《抗日救国纲领草案》;12月在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上提出《集中国力挽救危亡案》,呼吁集中民族力量抵抗外侮。1933年冯玉祥组建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孙科对此表示极为感动和兴奋,特地致函冯玉祥,感言“先生本卫国之热忱,兴师北塞,继续抵抗,以谋恢复失地。薄海听闻,咸为感奋”②。1932年4月22日孙科还致电国民政府林森主席,祈望中央坚决实现抵抗外侮之宣言。在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背景下,孙科以其特殊身份公开反对卖国、主张抗战,其爱国思想可贵,对促使国民党走上抗日道路和号召全民族团结抗战起了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因此毛泽东明确将孙科列为“九一八”后不甘屈服,反对投降的一类人③。

      全面抗战爆发后,孙科在众多的场合发表著述和演说,表达其对抗日战争的性质、国际国内形势、前途等有关抗战问题的关注和认识,并极力号召国民团结一致抗日,坚持长久抗日战略,颂扬所有的抗日将士和抗日行为。如1937年12月,孙科发表《为何而战》,分析并驳斥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各种理由和借口,指出中国的抗战是中国民族求生存之战,是为维护国家的人格而战,是为人类的公道、国际的正义和世界的和平而战,是一个“义战”,一个“神圣战”④。1940年1月,孙科发表《中国抗战与世界和平》,指出了中国抗战的双重重任,一是为自由独立而战,一是为世界和平而战,他认为只有中国抗战的胜利,才能实现远东的和平,只有实现了远东的和平才能达到世界的和平,阐明了抗日救国与维护亚洲安全及世界和平之意义。孙科对抗日战争性质、抗战形势、前途的言论和思想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信心和勇气。

      孙科不仅主张坚决抗战,还认为抗日和建国相辅相成,必须同时进行。“抗战与建国,正是相辅相成,非努力抗战,不能求建国之成,非努力建国,也不能求抗战之胜”⑤。他说“抗战不是为了抗战而抗战,抗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乃在建设一个三民主义的新中国。”“抗战便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并进而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全部实现”⑥。抗战与建国要同时并进,“要使三民主义的新中国从抗战中建立起来”⑦。正因认识到了抗战和建国的关系,孙科在国内始终关注国内民主政治建设,尤其是主张实现宪政,反对专制独裁,特别是抗战后期,孙科的民主倾向更为鲜明和突出。

      孙科在主张抗日的过程中,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也逐渐转变,从联共,疑共、惧共到公开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和主张国共合作抗日。1932年4月孙科就主张在不违反三民主义的原则下全国人民可以自由组织政治团体参加政治。30年代初期,孙科还以不同的方式保护了一批主张抗日民主的左翼分子。随着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行动也影响了孙科对共产党的态度。1937年2月,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孙科与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14人紧急提议《恢复中山先生三大政策案》,呼吁恢复“三大政策”,要求结束内战,联合中共抗日。为了能联共抗日,孙科还和王宠惠、冯玉祥等人提议释放自1927年北伐以来所有的政治犯。抗战后期,孙科还从民主政治的观点和世界潮流的角度出发,反对武力解决中共问题,主张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用政治方法去解决中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抗日统一战线,防止统一战线的提前破裂。孙科肯定了中共对团结抗战的贡献,他认为,保持团结统一,实现民主宪政,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首要条件,而“首先表示促成这个统一的是中国共产党。所以一般人谈起统一,便联想到共产党。这是因为共产党对统一有很大的贡献的缘故”⑧。针对国民党内存在的“反共”、“防共”心理,孙科提出以政治方法解决中共问题。他说:“可是我们现在还是反共,不但违背世界的潮流,而且没有认清自己的环境”,“首先要扫除反共的心理。我认为今天要解决中国共产党问题,绝不可也绝不能用武力”,只能“以政治方法求解决”⑨。

      二、四度入苏求援,力争抗战外部环境与条件

      从1931年“九一八”事件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孙科因其特殊身份和抗日的政治倾向,使其成为蒋介石政府进行对苏外交的重要人物。孙科不仅是最早主张联苏抗日的代表人物,而且数次奔赴苏联进行外交活动,为改善中苏关系,推动中苏复交,争取苏联军事援助,联苏抗日,立下显著功勋,为中国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