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国务院务虚会经济建设和改革思想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一兵,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北京 100080

原文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内容提要:

1978年召开的国务院务虚会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研究国外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讨论如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会议重点讨论了引进问题,特别是如何加强技术引进、采取灵活方式利用国外资金等问题。会议所体现的经济建设和改革思想,对改革开放的酝酿和启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6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23;F1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15(2006)-05-0023-09

      1978年7月6日至9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务虚会,对改革开放的酝酿和启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和随后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共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国务院务虚会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研究国外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讨论如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会议重点讨论了引进问题,特别是如何加强技术引进、采取灵活方式利用国外资金等问题。会议期间,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发了言。这些发言一个最鲜明的特点是,以国际先进发展水平为参照,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规划未来发展。这次会议在经济改革思路上孕育着新的突破。因此,在随后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有同志指出:“务虚会是一次重要会议,在经济战线上多年来没有像这样思想无所顾虑,精神如此舒畅。它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就经济工作问题而召开的一次最民主,心情最舒畅,最广泛地征求意见的会议。这是粉碎‘四人帮’,解放思想的成果,为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做了思想准备,开了一个很好的头。”①

      一、“引进工作”的总结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引进新技术工作自1977年初以后,发展迅猛。客观地说,“引进工作”的高速发展对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提高我国生产力水平,推动中国科技力量发展是有很大益处的。但是,这项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个阶段,国民经济中出现的急躁冒进倾向,就是以“过急”、“大量”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和借外债为主要特征。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将这个阶段出现的经济过热现象称为“洋冒进”。务虚会召开期间,不少与会者对这种经济发展状况极为忧虑,纷纷发表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初步总结了“引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措施。

      (一)关注国内经济环境和条件对“引进工作”的影响。通过检讨国内经济发展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凸显了加快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调整对外经济交往思路的必要性。

      务虚会对“引进工作”的总结,在思想认识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再一味地关注项目本身,而是高度重视国内经济环境对引进项目的吸收能力,高度重视国内条件和引进项目的衔接和配套问题。

      务虚会一开始就对新一轮“引进工作”中存在的国内条件不配套、准备工作不充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1978年7月11日,在讨论新拟定的扩大引进方案时,国家计委的同志指出,从财力、物力平衡看,这是一个不容易办到的方案。这个新方案中,不少项目的资源、地质、水文、勘察设计等建设前期工作,还做得不深、不准、不全,甚至有些项目尚未着手,还不具备对外展开工作的条件,各行业之间及项目之间的衔接和综合平衡,还要做大量细致的落实工作,特别是引进规模搞大以后,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实际可能性。首先是进出口的平衡,外汇的偿还能力究竟有多大;其次,是国内的建设和配套能力如何。那么多大项目要上,一定要周密地考虑到前后左右的配套,包括原材料等。还有消化能力,包括管理水平、技术力量等,是否能够跟上。不考虑这些可能,全面铺开,仓促上马,就要犯大错误。

      针对“引进工作”中提出的“再上新台阶”的说法,不少与会同志明确提出质疑,指出,要求在1980年前“引进工作”再上新台阶是有些冒进了,考虑到木材、建材严重不足,港口、码头能力不够,项目的地质勘察、国内外设计等准备工作跟不上,技术力量的培训还需要一段时间,国外设备的制造交货也要有个周期等因素,估计1980年以前不可能上得很多、很快,我们必须抓紧利用这两年多的时间,采取有力措施,把建设条件和技术力量扎扎实实地准备好。估计要到1981年大批国外设备才能开始陆续到货,那时,我们的建设条件可能要好一些。

      务虚会对引进条件的反思是与推动“引进工作”健康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总结“引进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国家计委的同志提出的引进原则是:第一,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加快步伐这个基本要求;第二,必须贯彻分期分批的原则,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不能一哄而上、齐头并进,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这方面要把好两个关:一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大量的工业引进项目上去了,农业、轻工业和市场供应要适应,财力、物力、人力要有落实安排;二是引进项目本身的建设条件,包括地质、资源、水文、供电等配套产品的落实。这些条件不落实,项目就不允许上。

      有关部门进一步强调要掌握“引进工作”的主动权,明确提出了“引进工作”的政策思路要实现从“国外有什么”到“我们需要什么”和“我们怎么‘要’”的转变。

      7月18日,一机部的同志针对大量引进成套设备的政策问题指出,我们必须尽早结束进口成套设备的阶段,早日进入只买技术和关键设备的阶段,并进一步走向可以基本上自给并且还可以出口的阶段。进口成套设备是引进技术最原始的方式。实际上,别的国家包括日本,进口成套设备并不算是技术引进。我们不能长期停留在这个阶段,我们要设法把外汇尽可能地用在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拿来买技术和最关键的设备。要通过技术引进,最终达到提高本国整体技术能力的目标。

      能从上述角度总结“引进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这说明,经过粉碎“四人帮”以后一年多的调整和恢复,党内一些同志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已经有了较为符合实际的认识。这为更加冷静、全面、客观地把握经济建设方向,探索经济改革道路创造了条件。

      (二)针对“引进工作”中不了解和不熟悉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的情况,务虚会呼吁尊重和采用国际通行的经济法规和措施。在经济领域的某些改革和发展目标的选择上,已经明显地表现出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认同和接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