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的曲折过程

作 者:

作者简介:
韩亚光,法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北京 100024)

原文出处:
当代中国史研究

内容提要: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周恩来等人从经济地位上界定了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1956年,周恩来和邓小平将经济地位和为谁服务统一起来界定了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1961、1962年间,周恩来将经济地位、为谁服务、思想状况初步统一起来界定了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将经济地位、为谁服务、思想状况重新统一起来界定了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坚持经济地位、为谁服务、思想状况统一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怎样的“一部分”的问题。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6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2006)03—0009—09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是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正确表述。为了提出、坚持和丰富这个思想,中国共产党走过了艰辛、漫长的道路。全面而深入地考察这个重要思想的发展过程和科学内涵,对于做好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工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

      关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基本思想,是随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提出的。1949年3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在城市斗争中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必须争取知识分子,团结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在这个历史转折关头,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的关系,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亟待党的领导人给予明确的回答。

      最早全面和深入探讨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属性的领导人是刘少奇。1949年4月10日至5月7日,刘少奇到天津视察工作,其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科学地分析了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问题。刘少奇对当时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各个群体的阶级属性作了分析:教员、记者、演员等文化教育工作者,“都是雇佣劳动者”,应包括在工人阶级之内;工程师、技师等职员,都是“雇佣劳动者”,从事“脑力劳动”,“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等。这样,刘少奇就将知识分子阶层的各个群体一般地划入了工人阶级。刘少奇认为,“脑力劳动者也是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个阶层”。他指出:“要懂得,不要光看表面,光看生活,聘请就是雇佣,大学教授挣几百斤米,是无产阶级,而农民、贫民只挣几十斤米,生活很苦,但不算无产阶级,只是半无产阶级而已。”“工程师虽然是受资产阶级的教育,和资产阶级较接近,在思想上受其影响,他们大多数是小资产阶级出身”,但他们“出卖劳动力”,“基本上还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出卖劳动力的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不要因为他们较接近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受其影响,而就将之划成另一个阶级,不把他们当作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那是很错误的,必然要产生极大的危害性,就会分裂工人阶级”。刘少奇还明确指出了知识分子在工人阶级内当时所处的地位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他指出,“无产阶级中心是体力劳动者”;“知识分子很少”,因而“是可贵的”。“将来社会改变了,人们都可以读大学,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别便会消灭。”①

      新中国成立前后,周恩来也对此进行了探讨。1949年7月6日,周恩来在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是精神劳动者,广义地说来也是工人阶级的一员。”[1] 同月23日,他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又说:“工人和职员都是工人阶级,他们有的是处在管理的地位,有的是直接生产的体力劳动者,但只是分工的不同,没有阶级的对立。”[1](p.364) 周恩来将精神劳动者和职员一般地划入了工人阶级,从而在事实上也把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看作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此外,其他一些领导人也曾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0年8月,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郑重规定:“凡受雇于国家的、合作社的或私人的机关、企业、学校等,为其中办事人员,取得工资以为生活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人,称为职员。职员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凡有专门技能或专门知识的知识分子,受雇于国家的、合作社的或私人的机关、企业、学校等,从事脑力劳动,取得高额工资以为生活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人,例如工程师、教授、专家等,称为高级职员,其阶级成分与一般职员同。”[2]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对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属性的这些界定,完全是从经济地位出发的,当时还没有也不可能将其他方面统一进来。

      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团结广大的知识分子,发挥他们在各项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党和政府对旧时代的知识分子采取了“包下来”的方针,绝大多数都给予适当的工作,其中一部分还分配了负责的工作;对于原来失业的知识分子也努力帮助他们就业,或者给以其他的适当的安排;对于许多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给予应有的地位。此外,鉴于知识分子阶层中树立起无产阶级思想的人还是少数,还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领导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帮助他们克服各种旧思想,接受和树立工人阶级思想。1951年9月29日,应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和北京大学教师学习会的邀请,周恩来在北京、天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作了关于知识分子改造问题的讲话。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认识、不断地进步的过程。他说,知识分子要“从民族立场进一步到人民立场,更进一步到工人阶级立场”。当然,“我国的知识分子,大部分是从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不能要求他们一下子就能站到工人阶级立场上来”,但是“要促进这个过程,推动知识分子的进步”。[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