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初中共让出南方解放区战略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唐洪森,浙江海洋学院社科部教授。(舟山 316004)

原文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内容提要: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武装在广东、浙江、苏南、皖南、湖南、湖北、河南等地创建了10多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动员民众抗击日本侵略作出了重要贡献。战后初期在重庆举行的国共高级政治和谈中,中共本着以民族大局为重,以团结合作共图振兴国家大业的和平理念,适时转换战略发展目标,主动提出从这些解放区撤退军队,让与国民党政府接管。其后,中共信守承诺,撤退南方解放区(海南岛除外)绝大多数武装和地方政权机关,为实现全国范围内和平团结,延缓内战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6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66;K2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06)-02-0066-08

      分布于广东(含海南岛)、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河南(不含豫北)等省10多块解放区,均自抗日战争爆发后逐步形成发展而来,构成中共领导的全国抗日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处于日、伪和国民党军三方分割夹击之中,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日斗争。随着抗战胜利结束,国内阶级矛盾转变为主要矛盾,南方诸多解放区立即成为国民党政府的眼中钉,必先除之而后快。

      一、中共重心面南的长远战略及其实施

      抗战后期,随着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接连失利、国共和谈重启、中共与美国方面接触等一系列相关形势变化,中共最高决策层也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工作重心开始转向被解放区包围的城市及交通要道,战略发展方向朝南,力图恢复南方老区根基。因此,在1944年秋冬之际,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调动部分华北八路军、华中新四军部队南下,选取浙江、湖北为两大战略通道,另以皖南为中间跳板,并一改往日对国民党军“避战”的姿态,以扩大抗日战果,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并应对国民党可能发动的内战危险。

      这两条通往南方老区的战略走廊是:

      一条起自苏中,经苏南发展浙西,接通浙东、浙南,继沿海岸线迂回伸展至福建,尔后回首江西,重点控制全浙江,具体作战任务由新四军苏中军区担负,设定浙西天目山区为江南大营。待站稳脚跟之后,华中局机关和新四军军部率各师抽调的主力团队也大举南渡长江跟进,必要时可直接跃进闽、赣老根据地。这一重大战略行动的意图之一,是配合盟军登陆华东(山东或杭州湾)沿海行动。自1944年8月起,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即不断指示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预备布置该项行动计划。如在8月21日,毛泽东电示新四军领导人,告之美军欲在中国战场登陆意图。10月24日,中央军委电示新四军军部:“美军有在杭州湾登陆可能”,应十分注意发展宁波、杭州、上海三角区的工作,“以便配合美军作战,时间可能很快”①。11月2日,毛泽东、刘少奇联名致电张云逸等,明确指示:“美军可能在杭州湾登陆,而我们在那一带工作还很薄弱。”② 以上电示,表明了中共中央发展东南的新的战略意图与指导方针。其后新四军遣苏中军区主力粟裕所部上万人马,偷渡长江,越宁沪铁路,跨京杭大运河,经苏南插入浙西天目山区,屡胜国民党军第3战区精锐部队,震动全浙江,此一路基本实现预定战略目的。

      另一条以太行山区为起点,经由河南、豫鄂边区趋湖南,拟定湘鄂赣边区为南北枢纽,接通湘南、粤北,远距离创造南方根据地另一翼局面,实际上是力图将华北、华中、华南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组成前所未有的链条,重点控制河南、湘中,具体作战任务分别由延安的八路军第359旅、警备第1旅、豫鄂边新四军第5师、广东的东江纵队担负。这一战略行动计划第一步为控制河南,目的是使华中、华北、陕北根据地点线相连。中央认为,这一任务的完成,“便解决了我党我军颠扑不破的战略地位”③。按照中央和军委统一部署,华中新四军第4师由东往西、第5师由南往北对进河南;华北八路军总部遣太行军区第3、35团组成第一批南下兵团,后续之太岳军区第18、59团渡过黄河,进至豫西、豫中地区;另由冀鲁豫军区的2个步兵团和2个骑兵连南下豫皖边,直接支援挺进豫东的第4师。这样,八路军、新四军抽调精兵强将,形成多路向心态势,最终会师于河南,完成经略中原的第一步战略目标。第二步,则由八路军第359旅和新四军第5师共同开辟江南战场,以两湖为战略走廊,重点控制湘中,作为连结南北的中间地带。这一战略步骤的实施,以第359旅长途南下开辟湘鄂赣边根据地,以及第5师就近开辟鄂皖边、湘鄂西、襄河南北、赣北等根据地为重要标志。第三步,第359旅由湖南顺势南下打通广东,同时东江纵队北上接应。当时中央和军委判断,日美决战约在1946年夏季以后,故王震所部尚有一年以上时间可以利用,过时则将发生变化,国民党有发动内战的可能。但在此期间,南下部队创建的根据地已具相当规模,即使被隔断,也可以应对内战,“造成南方一翼”④。不久,鉴于“蒋介石一切准备都是反共的,内战危险空前严重”,中央决定陕北八路军南下远征的第一、第二批部队统统往南开,直达湘南、粤北,创立五岭根据地,利用湘粤桂赣四省交界地区之矛盾,“与广东我军连成一片,准备于内战时牵制南方一翼”⑤。依此方针,王震所部弃湘中奔湘南入粤北,最远已至五岭的粤北段,与东江纵队会师指日可待。后续之陕北八路军南下第二、第三批部队6000余人,亦跟进至河南。这样,采用串联方式,以陕北八路军主力一部远程奔袭南下,将华北、华中、华南三大敌后战场联结起来,以便内战时能创造南方一翼的长远战略性计划,基本得以实现。唯其先遣队兵力单薄,身处国民党军驻防区,军事形势险恶。但有河南、湖北两大后方根据地的支持,如继续采取“添油式”增兵方式,源源不断地增兵南下,那么重建与巩固最南方根据地仍是有可能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