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之战:论抗日根据地的金融稳定政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汪澄清,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高级经济师 北京 100800

原文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内容提要:

金融稳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其根本在于币值的稳定。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内进行的货币之战,取得了本币对伪币、法币以及其他杂钞土票的胜利,保持了根据地的金融稳定,为经济健康发展,为生产贸易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秩序,有力保障了民族解放战争的顺利开展和最终胜利。本文论述了四个战场上的货币之战:法币与外币的斗争、本币与伪币的斗争、本币与法币的斗争、本币与杂钞及土票的斗争。最后提出了稳定货币币值、实现金融稳定的三项基本原则。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6 年 05 期

字号:

      金融稳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金融稳定的根本在于币值的稳定。抗战时期由于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政权,不同利益集团根据其自身需要在偌大的中国战场上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货币之战①。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党在根据地发行的本币② 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到统一,在根据地内最终取代法币。党在根据地制定实施的金融稳定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回顾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今天的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法币③ 与外币之战

      在抗战开始后的一段时期,法币是根据地的主要流通货币。法币与外币的战争,直接影响着根据地的货币之战。而要讨论根据地发生的货币之战,就不得不先了解法币与外币之间进行的旷日持久的残酷战争。

      法币本可以其政府信誉而畅行天下。可是,它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灭亡,因为它违反了货币发行的稳健原则。在货币发行中,它既没有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之要求,亦没有采取必要措施建立起汇率保护机制。一方面过度的货币发行不但降低了币值本身,而且由于不是按照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步发行,进一步增加了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从而对其信誉造成双重打击。在这双重打击之下,自由汇兑的汇率政策恰恰提供了货币投机、外逃的缺口,从而使其整个货币之舟飘摇在茫茫无际的国际资本之海,最终在英镑与美元的夹击之下偃旗息鼓,一蹶不振。

      抗战开始时,国民党政府以其12000万美元和25000万英镑的白银准备金,相信美元与英镑的稳定功能,鼓吹“无限制买卖外汇”,以大量发行法币④,从而导致法币声誉下跌引发外汇市场投机。从七七事变至八一三事变,国民党政府共售出外汇750万英镑。为防止资金外逃,国民党政府一方面宣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协定》,一方面与外商银行订立“君子协定”,要求各外商银行不对投机者和逃资者提供外汇⑤。

      然而,国民党受到的汇率冲击并没有停止,恰恰相反,从汇率方面冲击其金融体系是其他国家的既定方针。日本首当其冲。1938年日伪企图用“联银券”换取法币,再以法币套购外汇。国民党政府财政部于同年3月12日公布了《购买外汇请核办法》,同时制定《购买外汇请核规则》,规定从3月14日起停止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出售外汇,外汇出售事宜集中归口由“中央银行总行于政府所在地”——重庆办理。《购买外汇请核办法》实施后,外汇黑市活跃起来,仅半年时间,每元法币的币值由1先令2.5便士跌到8便士左右,四大家族又命令中国银行出面维持,于1939年3月成立1000万英镑的“中英外汇平准基金”,由汇丰银行、 麦加利两银行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各提供一半,听任黑市无限制地买卖外汇,以稳定法币黑市价于8.25便士的水平。⑥

      日本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于1939年5月中旬开始, 又以伪“华兴券”强行收购法币,扩大套购外汇。加之国民党政府对外汇时售时停,法币的黑市汇率跌至6.5便士。到了1940年12月再降至3便士多一点。国民党为应付这一局面,于1941年4月25日在向英国和美国借款的基础上,成立中英美平准基金11000万美元,其中包括1000万英镑和7000万美元。但这些外汇的抛售对于整个金融市场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难以起到稳定法币币值的作用。

      美国和英国也明白,对金融的控制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在华利益。外汇投机更是利益的直接来源。早在1938年,英国和美国在上海的银行就借口不受国民党政府的外汇限制,自行挂牌买卖外汇,从而出现法币与美元、英镑之间的黑市比价差额,随着投机活动的持续,这种差额也越来越大。尽管国民党政府规定法币20元比1 美元的外汇官价⑦,由于能买到这种官价外汇者仅限于四大家族及其买办官僚资产阶级,这进一步助长了黑市活动。到了1945年7月,重庆黑市要花去2889元法币才能购到1美元⑧。

      随后,国民党政府对于币值稳定的信心被打破,当然也可能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从1945开始法币每月增发程度超过10%,1947年9月起,每月增发超过20%,到1948年7月达到91%。同期物价上涨快于货币发行增长速度。1946年12 月法币发行量为抗战前期的2642倍,同期物价上涨5713倍,为前者的两倍;1947年12月法币发行已为抗战前的23537倍,同期物价则上涨为83796倍,为前者的3.5倍。1948年8月法币滥发更为惊人,猛增到抗战前的47万倍,同期物价暴涨为492多万倍, 为前者的10倍。至此,法币完全丧失了作为货币的基本职能,因为它已经失去了稳定的基本品质。在国民党统治区,金、银、外币已取代法币的地位成了现实的通货。⑨

      为什么本币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保持金融稳定并不断发展?关键是采取了合适的货币斗争策略,逐步取得了货币之战的全面胜利。

      二、本币与伪币之战⑩

      鉴于伪币是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的重要工具,本币对于伪币的政策只有一个,就是坚决打击。伪币当时主要有三种:一是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的“联银券”,二是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三是伪蒙疆银行发行的“蒙疆券”。由于“蒙疆券”流通范围较小,影响不大,对于前两种货币的斗争构成了本币与伪币之战的主要方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