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入中制度论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魏天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魏天安,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原文出处:
中州学刊

内容提要:

入中是北宋长期实施的制度,对沿边地区储备军用粮草和充裕京师财政有重要作用。商人将物货(主要是粮草和现钱)入纳沿边州军或京师,异地支偿茶、盐、香药和钱等,是入中的基本内容。茶法、盐法的改革与入中制度密切相关。入中制度的不断变化,是政府与商人分割争夺茶盐之利的体现。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宋辽金元史
复印期号:2006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北宋  入中  折中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6)02—0176—05

      入中是北宋长期实施的制度,对筹措军费、收购粮草有重要作用。入中的含义戴裔煊《宋代钞盐制度研究》中有准确的分析:“所谓入中,即商人以刍粟等物输纳於政府之义,所以亦称为‘中纳’或‘入纳’。不论入纳刍粟或实钱或其它物,又不论入纳於塞下或其它州军,不论入纳在京榷货务或折中仓,凡此种入纳之事,俱得谓之‘入中’。从宋代载籍上随在可以证明之。至於‘折中’则谓将商人所入中货物,优其值以缗钱或茶盐香矾等物折合而偿还商人之谓,故亦谓之‘折博’。宋初在京师置折中仓,其名即由此而来。折中仓在淳化中又改称折博仓,‘折中’与‘折博’所以同其义。所以,‘入中’与‘折中’为一件事之两面,彼此有联系而不可分割。”“入中”指商人对政府的入纳关系而言,“折中”指官府对商人的支付关系而言。这种买卖关系有两个特点:第一,商人入纳得到的酬偿,不同于市场上的现钱现货交易,而是期权交易,异地兑付,由入纳地政府发给有价凭证——钞引,到京师或其他州军兑付。第二,对商人入纳物货的支偿,并不完全按当地市价,而是根据入纳地的远近等因素,高其值进行折算。“入中”是以入纳钱斛换取指定地点的相对应物货(或钱),“折中”则有以支偿物货折算所入钱斛的含义。

      一、入中与军粮储备

      北宋河北、河东、陕西三路长期屯驻重兵,军储不可少缺,本地租赋“不足以供兵费,屯田、营田岁入无几”①,调民运粮又扰民太甚,于是丰熟之际“市刍粟,广储蓄,以息编氓飞挽之役”②,成了陕西、河东、河北沿边地区的惯例。籴买粮刍的方式可分三类,一是现钱(或金银绢帛)交易,依市价和籴,二是摊派征购,低价强买,三是溢价入中,以期权方式异地支付茶盐现钱。三边地区现钱有限,摊派征购当属苛政,北宋前中期较少实施,溢价入中可调动全国财力满足军储,是长期实施的措施。“诸州军逐年夏秋例各置场和籴,入中诸般粮草,准备军须。”③ 入中利用商人在流通领域的作用,以茶、盐、香药交引和京师钱钞等为支付手段,以收“贸易商赀以实边,农人不扰,而西鄙足用”④ 之效。

      在陕西、河东、河北沿边三路,粮草籴买的重要性远远高于二税。以河北为例,仁宗时期,“每年河北便籴粮斛三四百万石,约支见钱四五百万贯”⑤。沈括云:“便籴者,次边粮草,商人先入中粮草,乃诣京师算请慢便钱、慢茶钞及杂货。慢便钱谓道路货易非便处,慢茶钞谓十三山场榷务。”⑥“便籴”即入中贸易。河北军粮“一年约支七百万石,或缓急添屯军马,所费转多”⑦,籴买额高于赋税收入。河北沿边十一州军岁用粟180万石,豆60万石,刍370万围,而沿边民户稀少,租赋较轻,“并边租赋岁可得粟、豆、刍五十万,其余皆商人入中”⑧。租赋仅占军用粮草的8.2%。

      景祐元年(1034),三司使陈琳说:“河北岁费刍粮千二十万,其赋入支十之三。陕西岁费千五百万,其赋入支十之五,自余悉仰给京师。”⑨ 所谓“悉仰给京师”,一是中央直接支拨籴本,二是由中央支付茶盐钱等钞引籴买。如景祐二年十月,“出内藏库缗钱七十万、左藏五十万,下河北转运司市军储”⑩。内藏库是由皇帝直接支配的财政资源,左藏库是三司支配的中央储备,均属“仰给京师”范畴。京师支付钱银绢布为籴本属临时调拨,无一定之规,而给钞引募商人入中,却是北宋长期实施的重要举措。

      河东十三州二税收入为39.2万余石,赋外“岁给和籴钱八万缗”,随税科籴82.4万余石。(11) 元丰元年(1078),诏罢支河东籴本,“以其钱付转运司市粮草”(12),其本钱主要来自河东永利监榷盐收入。“商人输钱於麟、府、丰、代、岚、宪、忻、岢岚、宁化、保德、火山等州军,本州军乃给券,於东、西监请盐。”(13)“其卖到盐钱系应副本路收粮草,别无盐钞。”(14) 永利监年产盐625万斤,合3.13万席,按中价每席5.5贯计,年收入约17.2万贯。此外,赐河东“京钞见钱”15万缗(15),“末盐钱”20万缗“市籴粮草”(16)。加上原来支拨的籴本8万贯,中央支付给河东的“年额”籴本为60.2万贯,可籴买粮斛100万石左右。河东籴本绝大部分由永利监盐、末盐(东南盐)、京钞构成,说明入中是筹措军粮的主要方式。

      总之,在没有战争额外开支的情况下,河北每年籴粮四百万石左右,河东一百万石,陕西约七八百万石。马草以束计,其数不低于粮斛。战争时期,入中粮刍数甚至成倍增加。京师驻军最多,但其军粮主要依靠汴河漕运,入中粮刍不多。京师入中的以现钱金银绢布为主,以满足中央财政储备为目的。黄纯艳《宋代茶法研究》说:“入中在供给京师上的作用不亚于官府的纲运。”

      二、入中与折中源流

      入中钞引之制源于唐代飞钱,史学界已有共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五载:“商人先经三司投牒,乃输左藏库,所由司计一缗私刻钱二十。”“刻”即克,克扣之意,即缴纳2%的手续费。“开宝三年(970),置便钱务,令商人入钱者诣务陈牒,即日辇致左藏库,给以券,仍敕诸州俟商人赍券至,即如其数给之,自是无复留滞。”至他州“如其数给之”,无溢价,是与入中不同之处。

      入中最早实施于京师。乾德二年(964)八月,“置榷货务于京师及沿江,令商旅入金帛京师,执引诣沿江给茶”(17)。京师入中给解盐宋初已有之。解盐承五代遗制,分东、西、南三个销售区,唐、邓、金、商、均、房、襄、蔡、郢、信阳、光化十二州军为南区。监榷货务供应库副使安守忠说:解盐“元许客人於在京榷货务入中金银钱帛,纽算交引,就解州两池榷盐院请盐,往南区兴贩”(18)。京师入中算请解盐至南区通商贩卖,戴裔煊《宋代盐钞制度研究》认为“应在太祖开宝二年或相差不远之时期”。此时入中的目的是充实中央财政,与边防军费无直接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