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断代宋史的著述

——以《宋代史》为考察中心

作 者:

作者简介:
肖建新,安徽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安徽 芜湖 241000   肖建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历史系硕导,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博士生。

原文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内容提要:

自宋迄今千年断代宋史的著述历程,尤其最近出版的《宋代史》为今天的宋史著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们应以宽阔的历史视野,内涵而不是外延地构建断代宋史的结构体系;有机而不是机械地吸收已有相关成果,强化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传统史学质直朴实的基础上形成崭新的史学语言,并挖掘断代史的学术和社会的功用,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宋辽金元史
复印期号:2006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断代宋史的著述,自宋迄今已有千年的历史,而宋代史学早以发达著称,官私修撰成就斐然,就宋人著述的本朝史而言,已是著作如林了,如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王称的《东都事略》、吕中的《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等。这为我们留下了宋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原典史料,但它们记录的又是宋代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的历史,未能全面连续地反映三百余年宋史的全貌。直到元代官修史书时,才出现了第一部“宋代全史”或“断代宋史”——脱脱总纂的《宋史》,被视为所谓正史,列于二十四史之中。《宋史》存在的问题很多,历来为学界诟病,也燃起了许多学者重修宋史的愿望,此后出现明代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柯维骐的《宋史新编》、王洙的《宋史质》,清代陈黄中的《宋史稿》、陆心源的《宋史翼》等,就是到了近代,一些学者如章学诚等还在呼吁重修宋史,“吾谓别作《宋史》成一家言必有命意所在。”[1] (卷9《家书五》)当代宋史学者胡昭曦对此有过概括性的描述,“自元末的周以立,到明代的严嵩、王洙、柯维骐、王惟俭、钱士升、汤显祖,到清代的陈黄中、顾炎武、朱彝尊、全祖望、杭世骏、邵晋涵、章学诚、陆心源,到民国时期的刘咸炘,以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上海师大古籍所,都有重修宋史的打算。但多数未能实现,有几部成书之作均为学者认为很不理想,只有个别书如《宋史翼》可稍补《宋史》之阙。”[2] 可见,成功编纂《宋史》的不多,能全面超越甚或替代脱脱《宋史》的还是未能出现。

      到了近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以后,尤其是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等史学大师在进行通史研究和著述时,对宋代历史也予以高度重视,并构建了基本的研究框架和范式,这在《中国通史》和《中国史稿》中表现得相当突出,他们的开创和垂范之功,尤其对现世宋史研究和撰写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20世纪的宋史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宋晞、黄宽重、王曾瑜、张其凡等对此百年宋史研究都有过精湛的总结和评论①,最近又有韩桂华、王明荪《二十世纪台湾宋史研究回顾》一书出版,朱瑞熙也正为福建人民出版社撰写《二十世纪中国宋史研究的总结》一书,对宋史研究作进一步探讨,而这百年宋史研究的辉煌则出现在8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冲破思想禁锢,海峡两岸、国内外学术交流日益繁荣,宋史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多年,论文著作的数量和水平超迈以往任何时代。这些成果绝大多数就专门问题展开,也有一些著作对宋代作全面研究和撰述的,继40年代金毓黻《宋辽金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60年代台湾大学方豪《宋史》上下册(台北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79版)之后,至80年代周宝珠等《简明宋史》(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吴泰的《宋朝史话》(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洪焕椿《宋辽夏金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开了现代宋史编撰的先河,达到时代所能给予的高度;90年代,宋德金、张希清总纂的《中华文明史》第六卷《辽宋夏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洋洋百万言,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五代辽宋金夏时期》(陈振任分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也有百万字,宋代都占有相当大的篇幅,熔汇了许多新成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然仅为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本世纪初,虞云国《细说宋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则对宋史作了专题性介绍和论述。

      由上可见,真正对宋代作全面、专门研究和撰述的学术著作仍属凤毛麟角,一部断代宋史的撰修既多么必要,又何等不易!当上世纪宋史研究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新世纪的宋史研究领域等待拓展的时候,我们有幸读到张其凡教授撰写的《宋代史》(澳亚周刊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7月初版),煌煌80万言,令人欢欣鼓舞!我们也在回溯千年宋史撰述之后,才真正感悟到这部《宋代史》,既是对以往宋史研究的总结,又是新世纪宋史研究的开篇。如果与张先生的另一著作《两宋历史文化概论》联系起来看,就更可以看出作者对两宋历史文化的总体思考与探索。本书着重于具体史实的陈述,而《概论》着眼于整体历史的把握,二书相得益彰。二书合计,逾100万字,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份量最大的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宋史》了。本文试图以《宋代史》为中心,结合断代史相关的成果,探讨宋代史著述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断代史,包括其它类型历史著作的结构体系,是长期以来困扰史学工作者著述历史的一个大问题。宋史著述的体系创构,既会受到数千年史学,尤其所谓正史体例的默染,也会受到近代史学,尤其章节体例的影响,要跳出以往史学著述的体例窠臼确非易事。上世纪40年代金毓黻的《宋辽金史》采纪事本末形式,60年代方豪的《宋史》则用章节形式,这两部书,反映了20世纪开创时期的学者对宋代历史的总结与思考。七八十年代,周宝珠、陈振主编的《简明宋史》可谓是大陆现代的断代宋史的开篇,达到了断代宋史及通史宋史部分撰述的一个高度,但处在那个年代特殊的学术状态和政治环境下,体系结构的安排上侧重政治斗争、阶级矛盾、民族冲突,几乎以斗争为主线展开的;90年代陈振主编《中国通史》五代辽宋夏金卷时,增添了不少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内容,并从人类和社会内在发展的角度建构宋史,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超越,但在结构上又专门开列传记部分,并且占了该卷一半的篇幅,显然受传统史学,特别是纪传体的影响太深了;而何忠礼等的《南宋史稿》(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虽有70万字,政治史叙述细腻、民族史介绍充分、文化史撰述详尽,但经济、社会、生活等内容的建构仍很薄弱。这些著作都有其价值和地位,也存在一些不足,但为我们今天撰写宋史奠定了基础。《宋代史》正是在前人和今人探索和推进的基础上,扬长避短,重构宋史,铸成现代宋史编纂的新范本。

      《宋代史》由导论和七章组成,导论介绍和评论宋朝及西夏、喀喇汗王朝的基本史料,第一至第七章分别叙述和分析宋朝的政治发展、政治制度、社会经济与社会结构、科学文化、社会与社会生活、周边民族与民族关系、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这八个部分,从结构上看显然与古代传统的纪传体例有天壤之别,也与近代以来的历史著作,包括通史的宋史部分及断代宋史都有很大的差异,全景式地展现了宋代三百年的恢弘图卷,具有宋代全史的性质,是迄今为止一部最为全面系统的宋代历史著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