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价值结构新探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艳芬,济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艺学硕士。(山东 济南 250002)

原文出处:
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当前艺术价值认同上的差异导致艺术创作上的混乱,这使研究新形势下的艺术价值及其结构成为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对艺术价值的静态分析,通过强调其是审美价值带动的综合价值系统,突出艺术价值超越生活、关注审美的精神性特点;对艺术价值的动态分析,从空间角度看,通过强调艺术价值是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突出艺术价值是由艺术创作主体的个性风格与社会责任感凝结的特点;从时间角度看,强调艺术价值是时代价值与永久价值的结合,提示艺术创作关注时代价值的同时,努力创造具有永久魅力的精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6 年 02 期

字号:

      艺术价值是一个老问题,却是艺术创作永远无法避开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影响创作风气的好坏、艺术作品成就的高低、接受大众的文化素质修养程度。在当前形势下,艺术价值复杂性和多元性的倾向尤为明显,所以对艺术价值结构问题的研究便成了廓清艺术价值问题、影响艺术发展趋势的关键课题。

      一、新探艺术价值及其结构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由于现实的变化和艺术的不断发展,当前艺术界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学术界对艺术价值理解上的差异和解释上的含混普遍存在。

      首先,价值观念的混乱必然带来艺术价值认识上的混乱。当前的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发生着急剧变化,人们的价值观更是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从日常消费到思维方式、从衣食住行到精神追求、从个性发展到群体意识。这种变化必然导致观念意识的裂变、评价标准的逆转、审美趣味的迁移、艺术形式的变异、话语系统的转换、新旧艺术价值观的撞击。

      其次,艺术与生活越来越亲密的关系造成艺术的日常生活化和日常生活的艺术化,这样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混杂在一起,难以分离、难以评价。“审美的日常生活化是说在当今社会中,原先被认为是美的集中体现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经典的(古典的)艺术门类,特别是以高雅艺术呈现的精英艺术已经不再占据大众文化生活的中心,经典艺术所追求的审美性、文学性则从艺术的象牙之塔中悄然坠落,风光不再,而一些新型的泛审美/艺术门类或准审美的艺术活动,如广告、流行歌曲、时装、电视连续剧乃至环境设计、城市规划、居室装修等则蓬勃兴起”[1] (P12)。“艺术活动的场所也已经远远逸出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严重隔离的高雅艺术场馆,而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空间。可以说,今天的审美/艺术活动更多地发生在城市广场、购物中心、街心花园以及社区花坛等与其他社会活动没有严格界限的社会空间与生活场所”[1] (P12-13)。对于当前发生的这种艺术“下嫁”行为臧否不一,但对于由此带来的影响却有目共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以及审美活动日常生活化深刻地导致了文学艺术以及整个文化领域的生产、传播、消费方式的变化,乃至改变了有关‘文学’‘艺术’的定义”[1] (P14)。“原先垄断了人们审美感知的文学艺术已经成为在日常实践中发挥作用的美学碎片,大一统的美的理想,现在被瓜分为无数可不断被切割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实践”[2] (P17)。艺术定义的延展及艺术成为“美学碎片”的现实,使人无暇顾及艺术价值结构的探讨,艺术价值结构问题悬而未决。

      再次,新型艺术的出现及各艺术门类的相互交融渗透,使对艺术价值结构的分析难以进行。网络艺术作为新兴艺术的代表,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通过它所创造的“虚拟世界”消解了正统艺术价值的力量,动摇了传统艺术价值的观念。另外,媒体技术的高度发达、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各艺术形式之间的交融为艺术价值结构的分析罩上一层眼花缭乱的迷雾。“以文学为例,它的华丽词藻游走在电视的广告词中,它的浪漫激情出没在时尚杂志和报纸的专栏文章中,它的叙事技巧活跃在电影或电视连续剧的脚本中,甚而至于出现在电脑游戏程序的设计中”[2] (P16)。

      艺术价值的混乱和对艺术价值结构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影响到艺术创作。艺术家创作时缺少了可供参照的尺度和原则,出现了一些偏差:“另外一些年轻的作家却颇亢奋,凭着一股子青春激情,他们拉开嗓门赞美‘欲望’、挖苦‘精神’,它们将自己想象成新时代的弄潮儿,其中也真有一些扑下‘海’去”[3] (P17)。“在今天,文学写作崇奉的是精细、‘个人化’和琐屑的‘日常生活’,‘宏大叙事’由于在文学历史中的畸变,成了被奚落的话题”[4] (P30)。“至于那为历史和现实境遇所合力造成的相当普遍的人文意识的淡薄、心灵视野的狭窄和知识结构的老旧,那被‘市场经济’‘大潮’所激发的牟利欲望的膨胀和随之而来的艺术激情的枯竭,就更是人所共知,无需多说了”[3] (P18)。这些看似艺术价值观念“多元化”、“多样化”的表征与体现,实则是艺术价值标准的缺失、艺术价值结构认识偏差的表现。新探艺术价值结构问题必要而迫切。

      二、艺术价值静态结构分析及其意义

      传统意义上对艺术价值结构的分析,几乎都是静态分析。古代中国人很少直接论及艺术价值,但从其对艺术功能的表述中不难找到答案。《尚书·尧典》指出艺术的陶染可以使人“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达到人格的完美。春秋时孔子,更为具体地提出了“兴、观、群、怨”说,强调了诗歌对人的道德修养作用、感发意志作用,加强人与人之间团结的作用及观察风俗盛衰、讽刺不良政治措施的作用。古希腊人在其神话中为艺术之神缪斯安排的位置是:上帝的第九个女儿,最年轻最有活力。尽管柏拉图要把艺术驱逐出理想国,但其学生亚里斯多德却提出了“卡塔西斯”说,强调了艺术的宣泄、陶染、净化功能。

      对艺术价值的静态结构分析是必要的,但这种分析本身应成为艺术家和批评家便于操作的尺度。“兴、观、群、怨”是并列关系,还是以“兴”为基础带动其他?“卡塔西斯”说所突出的艺术宣泄价值是立足于艺术创作主体而言的,陶染、净化功能却是针对接受主体分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纽带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传统意义上对艺术价值的静态分析是有缺陷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