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社会中,语言发生了多方面的巨大变化,而其中尤以词汇的发展变化最为明显和突出。在词汇的发展变化中,绝大多数现象是符合规律,因而是可以解释、甚至是可以预测的,但是也有某些现象与词汇发展的规律并不一致,甚至某些在多年的语言规范化实践中一直是作为规范对象而加以去除或限制的现象,又开始不合规律地大量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返祖”现象。 一、现象及分析 汉语词汇中,有所谓“等义词”,即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都相同的词[1](p155),如果着眼于词形的不同,其中音同、义同、形不同的部分又被称为“异形词”[2](p362)或“异形等义词”[1](p163)。 古代汉语中,等义词为数众多[4](p442-446),而在清末民初以至“五四”时期,等义词相当多见[5](p86-92)。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等义词的数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如果拿建国前与建国后相比,这一点尤其明显。比如,“彻底”就曾经有一个等义的“澈底”,我们就北京大学1600余万字的现代汉语语料库进行检索,只看到“澈底”的2个用例,即: 我的谦虚才是顶澈底的,我觉得自己就无可骄傲,无可赞美,何况其他的人?(钱钟书《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惟有澈底的不想斯能立而能破。(俞平伯《古槐梦遇》) 以上2例均出自建国前的作品中,而建国以后,在内地就再也没有见到这样的例子(港台地区还在使用)。教育部和国家语委2001年12月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对“彻底—澈底”这组异形词推荐使用的词形是“彻底”,实际上是把已经退出使用的“澈底”淘汰掉了。 由语素排列顺序的差异和字形上的差异,等义词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两种中都存在着返祖现象。 1.词序颠倒的等义词 这一类也就是所谓的“同素颠倒词”。同素颠倒词指的是语素相同但是语素顺序相反的一对词,它大致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一种是完全相同,即颠倒的两个词在意义、词性、功能等方面完全相同,如“吞并—并吞”“代替—替代”等。在词汇的发展中,这种同素颠倒词趋于消失和萎缩,比如以下一些同素颠倒词中的后一个,就早已退出了使用[5](p92): 人民—民人、权利—利权、意志—志意、审判—判审、增加—加增、计较—较计、援助—助援、限制—制限、密切—切密、简单—单简、深刻—刻深、料及—及料、物品—品物、战争—争战、声音—音声、制裁—裁制、引诱—诱引、竞争—争竞、收买—买收、觉醒—醒觉、野蛮—蛮野、黑暗—暗黑、平均—均乎、减低—低减 所以,这一类词的数量是越来越少的。 另一种是部分相同,即颠倒的词只在某一个义项或某一个词性上相同,例如“比较”有动词、介词和副词三个词性,因而有三种意义和用法,而“较比”却只有副词一个词性,这样也就只在这一点上与“比较”形成了同素颠倒词。这一类词由于已经有了别义的作用,所以在词汇的发展中趋向于存留和固化,比如今天仍在使用的“剪裁—裁剪”“地道—道地”“语言—言语”等。 我们所说的词汇返祖现象,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新产生的第一类同素颠倒词。 收于《新词语大词典》(亢世勇、刘海润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以某一原有词为相对词的“新颠倒词”就有以下一些(前一个为原有词,后一个为新生词,下同): 资财—财资、聚餐—餐聚、检测—测检、测查—查测、测评—评测、演出—出演、储存—存储、播发—发播、崩峰—峰巅、植根—根植、谦恭—恭谦、架构—构架、评估—估评、回归—归回、宇航—航宇、恐慌—慌恐、建构—构建、讲评—评讲、居留—留居、坑蒙—蒙坑、灭绝—绝灭、冲扩—扩冲、率领—领率、图谋—谋图、寻觅—觅寻、扭曲—曲扭、缴纳—纳缴、稚嫩—嫩稚、藏匿—匿藏、浸泡—泡浸、镶嵌—嵌镶、曼妙—妙曼、卷曲—曲卷、轻柔—柔轻、利税—税利、呈送—送呈、兴旺—旺兴、缩微—微缩、觉醒—醒觉、查验—验查、编译—译编、簇拥—拥簇、情欲—欲情、查阅—阅查、积攒—攒积、种植—植种、宾主—主宾、穿着—着穿 另外,收于《当代汉语新词词典》(王均熙编,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这类词还有以下一些: 疲软—软疲、保安—安保、捆绑—绑捆、淡薄—薄淡、少儿—儿少、纷繁—繁纷、浩繁—繁浩、繁复—复繁、教授—授教、飘浮—浮飘、评估—估评、责怪—怪责、迅疾—疾迅、添加—加添、攻讦—讦攻、凄清—清凄、扭曲—曲扭、割舍—舍割、卑微—微卑、裹胁—胁裹、放置—置放、编纂—纂编、撩拨—拨撩、蕴涵—涵蕴、稀疏—疏稀 为了了解上引后出颠倒词的使用情况,我们随机选取了8对词,于2004年12月5日在新浪网上进行新闻检索(以下除特别说明外,所有的使用频率调查统计都是在该网上进行的),所得结果及二者比例如下: 宇航—航宇:10098∶1493 6.8∶1责怪—怪责:5292∶9357∶1 资财—财资:447∶77 5.8∶1利税—税利:6229∶515 12.1∶1 少儿—儿少:8150∶143 57∶1评估—估评:70990∶29 24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