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补语小句分析和小句的内部结构

作 者:

作者简介:
Rint Sybesma,语言学博士、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 100871) 沈阳,语言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荷兰莱顿大学访问研究员。(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补语小句分析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结果补语结构中NP的句法语义性质和VP的构造形式。在结果补语小句的内部结构中,“了”是小句中“体投射”的中心词,即补语小句的谓语动词要先通过向小句内AspP的中心词“了”位置的移位来建立整个句子的“T链条”,才能保证句子得到完整的时态解释。“小句理论”对分析汉语结果补语结构和相关结构都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是汉语研究中一种值得重视的句法和语义分析理论。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6 年 11 期

字号:

      一、“小句理论”和汉语结果补语结构分析

      采用“小句(small clause)”来分析汉语的结果补语结构,是Sybesma[1][2]在Hoekstra[3]提出的“小句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发展起来的。这种句法分析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汉语结果补语结构中的主句谓语动词表达一个非状态性的动作行为,这个动词所表达的动作行为,没有作用的范围和到达的终点。但同时这个动词又带有一个由简单主谓结构构成的小句性补语,这个结果补语小句则为没有终点的动作行为提供作用的范围和到达的终点。通俗地说就是:这种结构中的主句动词表示动作行为,而补语小句则表示致使结果,二者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动作—结果”事件。

      汉语的结果补语结构包括及物性结构和不及物性结构两类。不及物的结果补语结构没有外部论元(external argument),而只有一个作为补语的内部论元(internal argument)。这个内部论元就表现为一个“补语小句”。以(1)为例:

      (1)阿Q唱哭了。

      根据补语小句分析,(1)中主要动词“唱”表示一个开放性的动作行为(“唱”的动作行为没有内部终点),同时“唱”这个动作行为又导致了“阿Q哭”这个终点结果。这个句子在语义上可以整体分析为:有一个“唱”的动作事件和一个由“唱”所造成的“阿Q哭”这样一个结果事件。而这个句子在句法上就可以分析为:主句谓语动词“唱”带有一个表示结果的补语小句“阿Q哭”。这个结果补语小句包含有自身的主语成分“阿Q”和谓语成分“哭”,但没有时态(tense)。如(2)a所示(暂时不考虑其中的“了”):

      (2)a.唱

      →(b.阿)

      由于补语小句没有时态,不是完整的句子结构,因此小句中的各种成分都需要分别移出以便获得句法允准。如(2)b所示,小句的主语“阿Q”,就需要前移到句子的大主语位置以获得“格(Case)”指派。而小句的谓语“哭”,则需要前移到主要动词“唱”的位置上,并最终与之合并为一个动结式复合动词(verb compound)“唱哭”。这样才生成(1)这个句子。下面(3)是这个结构生成过程的简化树形图(同样暂时不考虑其中的“了”):

      

      及物的结果补语结构与不及物的结果补语结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在及物性结构中存在一个包含外部论元的短语结构层。根据Chomsky的观点[4],这个句法层次可以称为“vP(小VP)”。这个层次主要作用是为“VP(大VP)”表达的事件提供一个作为“引发者”或“致使者”的外部论元。及物性结果补语结构(4)a的底层结构如(4)b所示,而(5)则是这个结构生成过程的简化树形图(同样暂时不考虑其中的“了”):

      (4)a.小D唱哭了阿Q。

      

      (5)中的VP层与(3)中的VP层完全相同:主要动词“唱”表示一个动作事件,作为动词补语的小句“阿Q哭”则表明这个事件的终点结果。在(5)中主要是多了一个由vP层提供的引发“唱”这一事件的外部致使论元“小D”。这个句子在语义上可以整体分析为:有一个由“小D”引发的“唱”的事件,而这个事件造成的结果是“阿Q哭”。或者不严格地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D)唱歌致使阿Q哭”。

      跟(3)的情况相同,由于小句没有时态,所以小句中的各种成分都需要分别移出以便获得句法允准。小句的主语“阿Q”由于在小句内无法获得格,所以必须前移到最临近的能被句法允准的位置。在(3)中这个最临近的位置是句子的大主语位置,而在(5)中,由于的存在,这个最邻近的位置则是VP的Spec位置[1][2]。而(5)中前移到句子大主语位置的成分则是在vP的Spec位置生成并且作为事件引发者或结果致使者的外部论元“小D”。与(3)相同,(5)中小句的谓语“哭”也需要先移到主要动词“唱”的位置上,并与之合并为一个动结式复合动词“唱哭”,并且最终一起前移到vP的中心语位置上。这样才生成(4)a这个句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