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语国际推广的国家策略和学科策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金立鑫,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上海 200083)

原文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汉语国际推广是一项极具战略意义的工作,但在宣传策略上采取低调的效果可能大于高调。推广汉语的效率依赖于学科研究,其中包括教学法理论的研究和解释汉语规律的本体研究。在突破汉语教学和推广的两大难点(汉字和声调)上,可推荐采取键盘输入汉字的教学和初级阶段语音平调的教学策略,实验研究证明,声调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占多数的状态下,区别意义的重要性已经下降,而节奏的重要性在上升。因此,建议改革汉字书写方式,尽快采用分词连写形式,同时在教学初期适当降低语音标准要求,允许以语调代替声调的语音形式,允许有各国特色的汉语变体的存在。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6 年 11 期

字号:

      本文讨论两大问题: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中国家的宣传策略和汉语教学中教学难点的突破技术。

      1.汉语国际推广的国家宣传策略

      世界上的事情从“能说”和“能做”两个角度进行逻辑组合,有四种可能性:1)只能说不能做的,例如武侠小说中的场景,某些科学幻想等等;2)只能做不能说的,如计划某一时间大量购买某一公司的股票(事先故意透露股市操作意向的经济学家都有别有用心之嫌);3)能做也能说的,比如大量的公益活动;4)不能做也不能说的,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能说也不能做。

      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活动,本来属于既能说也能做的工作。现在我们的工作从“对外汉语教学”转变为在国际上“推广汉语”,工作的重心和思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推广汉语”作为一种国家行为,我们认为,应该是适合做而不适合说的。我们不应该大张旗鼓地在国际上宣传推广汉语,这种工作只能低调进行。国家可以大投入,把国防开支的三分之一拿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对我们国家的安全效果一定超过同样数额军备开支所取得的效果。[1]可以大制作,但不宜大宣传。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在努力扩张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和语言,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文化和语言宣传方面的资金投入远远超过中国。但是这些国家在宣传上都出奇一致地保持低调,从没有公开张扬推广日语、推广德语、推广法语、推广西班牙语。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通过高校和民间渠道进行的,政府只在背后起支撑作用。道理很简单,过分的地域文化宣传和某一语言的推广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接受国有意无意的抵制,更不用说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与很多国家尚有差异的影响。如果过分地张扬推广汉语,效果极可能相反,会对我们的工作产生意想不到的障碍。最近美国政府设立了一个300万美元的研究项目,专门研究“汉语全球扩张背景下可能出现的世界格局的变化”(注:教育部杜科司副司长袁振国2006年5月27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术报告。)。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

      近年来汉语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逐渐上升,这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直接推动的结果,而不是我们政府部门推广汉语工作的结果,这一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世界各国对汉语的重视在学理上是一种市场经济现象。因此我们必须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待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既然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市场经济现象,那么我们就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对待。任何产品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都需要两方面工作的积极配合:一是广告宣传,即产品推销;二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后者是前者的质量、服务的支撑,没有后者的支撑,任何广告宣传和营销策略都是苍白无力的。我们这里先讨论宣传工作,在下一节“推广汉语的学科研究基础”中我们讨论质量和服务支撑问题。

      首先,我们建议,国家应该坚持推广汉语的战略工作,完全应该加大投入,这项工作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当世界各国会说汉语的人数普遍增加到百分之五,中国在国际上的安全系数、形象系数、外交系数、亲和系数都要大大高于目前。语言和文化对人的世界观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其次,推广汉语的广告和营销工作,民间操作的效果大于国家操作的效果。世界汉语大会如果由民间学会来组织举办要比政府部门组办的实际效果好得多。因为在大多数国家,学校教育是独立自主的,招生和录取、专业设置等等,都取决于学校而不是政府指导部门。这一点与我国的情况完全不同。因此,多进行各国民间和校际之间的交流要比政府之间的交流效果好得多。

      因此,国家无论在资金投入还是在人员编制投入上都应该加大,鼓励各个高校扩大对外汉语的教学规模,鼓励高校走出国门办学,鼓励联合办学、互派教师、互派留学生等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鼓励国内汉语学界在国外举行汉语教学以及汉语学术研讨会,吸取各国汉语教学一线的外籍教师参加学术研讨;鼓励国内高校举办高质量的公益性网络学院(网络学院的教学中心定位在入门和初级水平效果较好);鼓励影视圈有反映中国优秀文化的大制作(借鉴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制作);鼓励民间在各国举办各种汉语文化大赛。所有的工作最好都尽量由民间出面,政府支持。

      此外,对某种语言成为强势语言的必然条件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前面我们说过,一种语言能够成为世界强势语言,除了非正常的殖民现象之外,并不是政府推广的结果,而是语言本身的内涵价值直接导致的结果。语言本身的内涵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在政治和经济行为中的价值,这取决于这一语言所在地区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表明,政治和经济发达地区的语言对相对落后地区的语言辐射和影响是语言演变中最常见的现象。第二是语言中的文化价值的推动,这取决于由该语言中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英语之所以成为世界强势语言,其中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是当今绝大部分先进科技成果是用英语作为载体表达的。其次是相当多的、优秀的人文研究成果的英文文本的影响。基于上述基本规律,如果我们要寻求在世界范围内汉语推广的支撑点,从目前汉语热的内在动因来看,在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只要中国经济能够有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的市场有足够的空间,汉语的持续升温便不可避免。

      现在政府领导部门要做的一项紧要工作是,因势利导,在中国经济推动汉语升温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推动汉语的文化价值,只有汉语能够在世界优秀文化表达上占据相当比例,汉语作为世界强势语言的地位才能脱离经济的支撑而得以稳固。如果说汉语在科学研究的表达方面并不见长的话,那么汉语在文学艺术方面的表现力还是相当优秀的(此观点来源于杨振宁1980's,具体出处失记),这是数千年的文化积累形成的,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在用汉语承载的被世界承认的国际级科研成果还不多见的今天,我们应该趁着经济发展的势头张扬蕴含在汉语中的文化价值,这包括中国哲学、中国诗歌、中国文学、中国书法、中国音乐(民歌、流行歌曲)、中国电影、中国饮食等,通过设立国家项目来鼓励和重奖外语界翻译介绍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通过翻译介绍让世界了解汉语文化,吸引他们学习阅读汉语原文。通过以上中国文化的途径去争得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份额,并设法将这一局势稳定巩固下来。让汉语成为与英语匹敌的世界强势语言。形成科技英语一文化汉语的世界语言格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