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石毓智(2005)一文中的问题

作 者:
王强 

作者简介:
王强,四川外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重庆 400031)

原文出处:
外国语

内容提要:

石毓智(2005)对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提出了批判,本丈认为石文对乔氏语言学理论的批评,不是建立在阅读原著并对原著透彻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是肤浅而片面的。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6 年 11 期

字号:

      一、引言

      《外国语》2005年第3期发表了石毓智的《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及其缺陷——兼论语言能力的合成观》[3](以下简称“石文”)。石文的主要观点可以概述如下:

      (1)乔氏学说的创建和发展的逻辑基础都是类比,并不是建立在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分析之上,不适合自然语言的性质;

      (2)乔氏学说所提倡的“形式化”手段只具有科学的表象,形式理论缺乏可预测性和可证伪性;

      (3)形式学派的有关方法不符合公理化的要求;

      (4)形式学派的解释仅限于演绎法,其“top-down”的研究路线行不通;

      (5)提出“语言能力合成说的认知观”的假说,并认为它有五大优点;

      (6)提出“现实-认知-语言”三元语言观,并认为它比二元语言观更有解释力。

      石文一开篇就违反了逻辑的同一律,其标题是“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及其缺陷”,而论述的却是乔姆斯基语言学的逻辑基础及其缺陷,这显然是文不对题的。单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全盘否定石文。但是,鉴于石文已经发表,其错误的观点容易误导读者,我们有必要对石文证伪,以澄清石文所引起的一些混乱。

      二、关于“引言”

      2.1 关于“乔氏学说的第一个不寻常的地方是它的多变性,而且往往是后期的理论否定前期的”[3:3]

      新理论是对旧理论的扬弃,探索人类语言的奥秘像一条红线贯穿乔氏学说的始终。从表面看,Chomsky的理论年年在变,年年翻新,似乎表明他的理论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但他的假设、他研究的目标始终未变。北京语言大学的司富珍老师在讲课中打了这样一个比方:Chomsky变的是他的实验方案,而不是他的实验目标,实验目标始终未变。[2]

      2.2 关于“乔氏的语言学说主要是建立在英语材料之上”[3:3]

      这种说法完全错误。Chomsky于1951年以论文《现代希伯来语的形态音位》(Morphophonemics of Modern Hebrew)获得宾州大学硕土学位。在他后来的论著中,为了提高普遍语法的解释力,还列举了许多自然语言的实例。以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The Pisa Lectures[11]为例,该书列举了英语、汉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24种自然语言的语料。国际知名的汉语生成语法学者如黄正德、徐烈炯、郑礼珊、蔡维天等,以汉语为语料,为乔氏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日本、韩国及欧洲国家的大批生成语法学者,利用本族语的语料,阐释各种生成语法现象,这些都是乔氏学说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3 关于“乔氏学说没有应用价值”[3:3]

      这种说法缺乏根据。自从Chomsky于1957年提出转换生成语法以来,这一新型的语言理论向人们展示了解释人类语言能力的新天地。它不仅在语言学界而且在哲学界、心理学界、计算机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重视,特别在探索人类认知能力方面开辟了新的途径。[7]Chomsky的形式语言理论是程序语言,编译理论的基础。计算机学界发现,他的形式语言理论恰好界定了计算机的可计算范围和程序语言的复杂性。进一步,60年代数学家证明,Church的“Lamda计算”,Turing的“图林机”,Chomsky的0-型语法,还有部分递归函数,四者竟然等价。这些使得乔姆斯基理论在信息科学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生物学界不仅普遍认同乔姆斯基对普遍语法的解释,其中包括几位得到过诺贝尔生物学奖,不仅在生物学界,在哲学界也赫赫有名的大生物学家,而且希望根据形式语法理论来求得基因解析的突破。具体情况可以参阅2005年6月16日东方语言学网站上吴道平[28]的文章。

      三、关于“类比——乔氏学说建立和演化的逻辑基础”

      3.1 逻辑基础对寻求科学真理的意义

      我们认为,采用何种逻辑思维方式,对一门科学是否成其为科学并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世界是复杂的,科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层次,采用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研究世界。为了研究UG,寻求最佳的语言学理论,没有必要去探讨这些研究的“逻辑基础”,而应该更多地考虑各种方案的可靠性,包括假设的内在一致性和合理性。

      3.2 关于“与数理逻辑的类比——经典乔氏学说的逻辑基础”[3:3]

      我们认为,Chomsky在经典理论阶段的研究都是基于对语言事实的研究,以寻求最佳的语法理论,与“希尔伯特方案”及数理逻辑无关。Chomsky[8:11]指出,句法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以抽象的方式提出并研究个别语法使用的描述工具,并先后提出和研究了有限状态马尔可夫过程、短语结构语法和转换语法三种有关语言结构的模型,奠定了转换生成语法的基本框架。请看转换语法中英语被动语态的生成规则[8:43;112]:

      将John admires sincerity转换成被动态,即Sincerity is admired by John。概括出一般规则:

      Passive-optional:

      Structural analysis:NP-Aux-V-NP

      Structural chang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