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清浊音变圈

——兼论吴、闽语内爆音不出于侗台底层

作 者:

作者简介:
朱晓农 寸熙,香港科技大学。

原文出处:
民族语文

内容提要:

我们发现了一个清浊音变圈,音变实际发生在侗台语和汉语方言中,在唇音和齿音中分别为:。吴语的内爆音是自然音变的结果,闽语中的内爆音则是相当晚近的系统感染。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唇音和齿音的音变圈

      唇和齿的爆破音都可能浊音清化,然后经过一系列的自然音变,最后转了个圈又变回浊音。这个自然音变圈共有六个阶段:

      

      图1:唇音音变圈

      

      图1中外圈音变的第一阶段是常见的浊音清化。第二阶段是普通、较软的p变为很紧/硬/强,并较长的辅音'p。第三阶段是紧/硬辅音变成内爆音。第四阶段是内爆音变成一个鼻音m,或鼻冠爆音。接下来第五阶段只是可能的一环,由鼻音变为后爆鼻音。第六阶段指在第四第五阶段的基础上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鼻音塞化,变回爆音,但这次是浊爆音。

      以上所说的外圈音变都是实际发生在侗台语和汉语方言中。图1中还有个内圈音变:⑧普通浊爆音变成长浊爆音,⑨再变成内爆音。这个音变链汉藏语以外的其他语言中可观察到。顺带提一下,图1右侧有三条虚线指向一个v,表示/m/b都可能轻唇化;另一条指向,表示可能变成喉塞音。

      图2:齿爆破音音变圈

      

      有的语言中,一般也有

      吴语中的齿清爆音是个紧/硬/强的't。在数十个吴语方言中发生了第三阶段的变化't>。也有进一步变为鼻音的(第四阶段)。如永康话:。缙云话: (记音据曹志耘2002,“东冬”郑张1988记为)。第五阶段,鼻音声母会变为边音,如浙南武义和闽北浦城吴语(据傅国通1984,郑张1985):

      表1

      

      江西白水话中有同样的例子(陈其光1991:4-5):

      吴语中没有第六阶段和第一(七)阶段的变化(⑥m>b,n/l>d;⑦b>p,d>t),那是因为吴语中浊声母 b、d还保留着。不过粤语可以说明第一(七)阶段的情况,闽南话可说明第六阶段的情况。厦门话中那个游移于d~l之间的音(罗常培1930)一直是语音学和方言学中的大麻烦(朱晓农1987)。现在我们知道,这是/l>d变化的游移过程中。闽南话中的唇音也有这么一环m>>b。齿音的第六阶段实际上是双向的,即l可变为d(6a),而d也可以变为l(6b)。例如湖南益阳方言中定母字(大驮徒图但蛋田头投电邓)今读l声母(陈蒲清198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