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句子的生成?因为动词“死”是一个公认的“一元谓词”(不及物动词),只能带一个名词性论元,句子怎么会一前一后出现“王冕”和“父亲”两个论元呢?类似的句子还不少,语义上可以分出两个小类来: (1)A.王冕死了父亲。B.他家来了客人。 他烂了五筐苹果。 他跑了一身汗。 他飞了一只鸽子。 他长了几分勇气。 传达室倒了一面墙。他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有人称这些句子为“领主属宾句”(郭继懋,1990),因为主语和宾语之间有“领有—隶属”关系,主语是“领有”一方,宾语是“隶属”一方,而动词与主语没有直接的语义关系;句子的意义以表“丧失”的A类居多,表“获得”的B类较少。 1.生成语法的解释 1.1生成语法首先关注句首名词“王冕”的来源。Tan(1991),Pan(1998),潘海华(1997)曾经认为,像“王冕”这样的句首名词是以动词论元的身份直接投射到主语位置上的,但是问题是,一元谓词的“死”怎么可以带一个以上的论元呢? 潘海华、韩景泉(2005)对一种可能的解释加以否定。这种可能的解释是存在一条“词汇操作规则”,它允许在动词的论元结构中添加一个题元角色(在这里是添加一个“受害者角色”),例如英语: (2)The knife was sharp.→Bill sharpened the knife. sharp一词附加一个使役词缀-en,这一“词汇操作”导致它增添了施事论元Bill。但是他们马上指出,这一解释肯定是不可取的。增添的论元必须与动词有直接的语义关系,如Bill为动作的施事。而领有名词“王冕”与动词“死”没有直接的语义关系,死的是“父亲”而不是“王冕”。“如果可以把一个与动词无直接语义关系的成分视为动词的论元,这意味着用以界定论元的客观标准将不复存在,其结果也就无所谓动词论元以及论元结构了。” 用“词汇操作规则”添加题元角色,这一做法跟“配价语法”提出的“变价”或“增价”所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随意给动词增价会导致“词无定价,离句无价”的后果。(详细参看沈家煊,2000) 1.2生成语法接下来对这类句子的讨论涉及“非宾格动词”的特性,因此先有必要对“非宾格动词”(unaccusative verbs)和“非作格动词”(unergative verbs)做一说明。 (3)父亲哭了。父亲死了。 “哭”和“死”虽然都是不及物动词,但是实际的性质很不一样,“哭”是“非作格动词”,“死”是“非宾格动词”(也叫“作格动词”ergative verbs)。两者的句法语义差别表现在:可以说“死了一个人”,不能说“哭了一个人”;“王冕死了父亲”的意思是“父亲死了”,而“王冕哭了父亲”如果可以说的话(最好说“王冕哭他父亲呢”),意思不是“父亲哭”而是“王冕哭”。 按生成语法的分析,“非作格动词”只带一个深层逻辑主语,属于深层无宾语结构;“非宾格动词”只带一个深层逻辑宾语,属于深层无主语结构。(Perlmutter,1978; Burzio,1986) 非作格结构:父亲哭了。
非宾格结构:父亲死了。
这就是说,“父亲哭了”的深层结构就是“父亲哭了”,而“父亲死了”的深层结构是“死了父亲”。 为什么把“死”这类动词叫做“非宾格动词”呢?因为根据“Burzio定律”(Burzio's Generalization),不能给主语名词赋予题元角色“施事”的动词也不能给宾语名词指派“宾格”,不能给论元指派宾格是这类动词的先天特性(注:英语的非宾格结构,宾语都不能停留在动词后的宾语位置,必须经过移位出现在主语位置上,例如: * (It) arrived three students at the office. * (It) sank a boat. Three students arrived at the office. A boat sank.)。“死”虽然带一个深层逻辑宾语“父亲”,但是不能给它指派宾格。 1.3徐杰(1999,2001)和韩景泉(2000)用领有名词的移位来解释句子“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这一句子潜在的基础结构(深层结构)为: (4)死了王冕的父亲
领有名词“王冕”从动词“死”后的逻辑宾语中移出,提升到主语的位置,于是生成“王冕死了父亲”。 移位一定要有动因(motivation),这是一条原则。“王冕”移位的动因是什么呢?一说是寻求赋格。按照GB理论,所有显性名词短语都必须具有结构格,不然就不能通过“格过滤式”(Case Fiker)的筛选。徐杰认为,由于“死”是“非宾格动词”,所以它没有给自己的宾语赋宾格的能力;而“王冕的父亲”是个有定名词短语,这决定了它也不能获得“部分格”(一种非赋予的固有格)。领有名词“王冕”移位一举两得,一是自身可以获得主格,二是保留下来的宾语“父亲”(不再有定)可以获得部分格,这样就满足了赋格的要求。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王冕的父亲”整体移位到主语空位,生成的是句子“王冕的父亲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