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种数量关系及句法特征 1.1 三种数量关系 仔细分析“一条被子盖三个人”一类数量性施事宾语句,存在三种数量关系: (1)一条被子盖三个人,两条被子盖六个人。 (2)这条被子真宽,一条被子盖三个人。 (3)一条被子盖了三个人了,你还不洗? 句子(1)表示分配意义,含有“每”的数量,待分配的数量是全体成员(李临定、范方莲1960),
都是被分配的两项,构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其中的前后数量项具有连续性和函变关系(张旺熹1999),所以数量涉及全部且可以连续、类推。这类句子被称为“数量结构对应式”(李临定、范方莲1960)、比例句(陆丙甫1984:1~7)或“双数量结构”(张旺熹1999),动词前后有两项数量短语,句子主要表达分配数量关系。本文把这类句子称为分配句。 句子(2)不表示分配数量关系,因为不含“每”的数量,数量不涉及全部且不能连续、类推,只涉及
本身的数量。句子(2)表示的是用
一次性参与动作的数量来说明、换算
的容纳量。这类句子其实表达的是用一种供动方式表达容纳意义,约等于以下形式(宋玉柱1991): (4)一条被子供三个人盖。 所以这类句子被称为供动型可逆句(宋玉柱1991:152~161)、主宾可换位供用句(任鹰1999、2005)。又由于句子表达了容许、容纳量或容量限度的意义,所以句子又被称为容许性施事宾语句(陈建民1986)、容纳性的数量结构对应式(陆俭明2004)。我们把这种容纳量的意义理解为:用施事一次性参与动作的数量来表示事物的容纳量。本文把这种表示容纳数量关系的句子称为容纳句。我们可以在动词前插入“一次”、“同时”这类词,用来说明动作是一次性的或同时发出的: (5)一条被子盖三个人。→一条被子一次/同时盖三个人。 一匹马骑两个人。→一匹马一次/同时骑两个人。 一台热水器洗四个人。→一台热水器一次洗四个人。 本文把这种容纳句称为容纳句A式。由于计算事物容纳量都是以一次动作为标准的,所以其中的“一次”经常不出现。下面这个句子也是容纳句: (6)这个洞口只能钻一个人。→这个洞口一次只能钻一个人。 再来看句子(3),句子(3)不表示分配数量关系,也不是表示事物一次的容纳量,而是事物的重复使用量,即事物先后使用或反复使用的数量,是用施事参与动作的数量来表达事物的重复使用量。比如“一条被子睡了三个人”表示一条被子被三个人而不是一个人睡过。我们可以在动词前插入“先后”、“反反复复”一类表示动作先后出现或反复出现的词语,以说明动作是先后或反复出现的,而不是一次性的动作: (7)一条被子先后/反反复复盖了三个人。 一件衣服穿了三姊妹。→一件衣服先后穿了三姊妹。 一朵花戴过四个人。 →这朵花先后戴过四个人。 于是上述句子(1)、(2)、(3)分别代表三种数量关系:事物的分配量关系、事物的容纳量关系和事物的使用量关系。本文主要分析表示容纳数量关系的容纳句。(注:就目前的参考文献而言,一般没有严格区分这三种数量关系,也没有把分配句和容纳句严格地区分开来。)句子的宾语限于充当施事的数量名短语。 1.2 数量关系式的句法差异 我们用语法特征词或特定的语法格式对这三种数量关系进行检验,可以看出三种数量格式的差异: (一)用“每”。分配的前提条件是存在多个个体
“每”指全体中的任何个体,适合表达分配数量关系,能用“每”的句子,
均是表达全体成员的。 (8)一条被子盖三个人。→每一条被子盖三个人。 一锅饭吃十个人。 →一锅饭吃十个人。 “每”不适宜表达容纳量和使用量,因为后者一般不涉及全体。当“一条被子盖三个人”一类句子的
不涉及全体成员时,它就表达容纳量或使用量。